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卫星测绘产业迈入智能化发展时代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卫星测绘产业迈入智能化发展时代

来源:科技日报2020-10-23 09: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0月12日0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我国在轨遥感卫星大家族又新添了一员。

  遥感卫星的类型很多,测绘卫星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测绘卫星,顾名思义,特指那些具备立体测图或高程测量能力的遥感卫星。它通过立体观测获取地表目标高精度的三维几何和物理属性,因此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着最为基础和广泛的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载荷技术和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测绘卫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早在2002年,法国发射的SPOT5立体测图卫星在有地面控制点的情况下,可以测制1:5万地形图,而当时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航天和测绘工作者共同打造的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通过8年攻关,突破了自主卫星测图关键技术,攻克了国产卫星几何检校和数据处理等技术难题。随着资源三号卫星于2012年1月升空,我国实现了1:5万测图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高精度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的瓶颈问题,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成套卫星测绘技术的国家之一。

  2019年11月,我国的高分七号卫星发射成功引发广泛关注。高分七号是我国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高分辨率光学立体测绘卫星,其主要任务是开展1:1万立体测图。如果说资源三号实现了从难以测图到立体测图的跨越,那么高分七号则实现了立体测图从1:5万到1:1万的技术跨越。

  我国的卫星测绘产业正在从卫星测绘发展到卫星遥感。除了光学测绘之外,我们还在发展高光谱遥感、激光测高、干涉雷达测量及重力测量在内的五大类测绘遥感卫星。这五种类型的测绘遥感卫星本身就包含诸多难题和创新。在卫星影像的基础上,我们也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开展信息提取、变化发现、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卫星测绘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的数据量已经积累到7.3PB,近五年内数据量会达到40PB,将拥有海量的遥感卫星数据。同时,遥感数据正在和地理信息、国土资源、生态环境、交通等相关信息结合在一起,形成卫星测绘遥感领域的大数据,这对测绘行业乃至整个自然资源领域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加,影像的覆盖能力比以前有了质的提升。过去,2米分辨率的卫星平均3年才能覆盖全国一遍,目前2米分辨率的卫星平均每个季度即可覆盖一次,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甚至一个月即可覆盖一次。2018年,卫星中心数据日处理量已达50TB,到2019年达到了80TB。可以说卫星遥感大数据本身就是一个“金矿”,希望大家都来采金,协同创新,把卫星遥感影像大数据的应用发展到新的阶段。

  基于卫星影像的智能化监测能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卫星中心已经完成了全国面积大于一平方公里面积水系的自动化提取,交通道路的要素提取也实现了比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土地利用变化发现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2米分辨率的建设用地变化每个季度完成一遍。同时,我们开展了许多样本数据的学习,包括光伏用地、风力发电等等要素的提取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随着机器深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新型遥感数据拥抱在一起,会产生更多智能化的测绘理念和智慧化的成果,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高质量提供遥感信息和技术支撑。

  卫星测绘是面向全球的,而不仅仅是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目前在全球建设了18个国家应用服务节点,向38个国家的公益性机构免费推送卫星影像数据,希望我国的卫星测绘事业能够更好地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和数据资源的全球共享与服务,从而建设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

  (唐新明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总工程师,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可爱、有趣又淘气!“小核同学”表情包来啦!请查收→

  • 天暖春光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论文是第一篇指出宇宙组成不需要暗物质,同时也能与某些宇宙学关键观测结果相吻合的论文。
2024-03-19 09:24
方恩权透露,该研究成果用于广州、福州等多条地铁线路施工中,实现了盾构带压开仓超过100台·次,大大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2024-03-19 09:23
据介绍,“海基二号”将于近期进行海上安装,建成后将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助推亿吨级深水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4-03-19 09:23
高华伟介绍,实验室里,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
2024-03-19 09:22
截至3月18日14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2024-03-19 03:20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个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有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2024-03-19 03: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3月17日公开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
2024-03-18 0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18 09:42
北京时间3月14日21时许,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次日,航天员把取回的组合体从气闸舱转移至实验舱,并将装置内科学实验样品进行拆卸、存储。后续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2024-03-18 09:35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好的电力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4-03-18 09:26
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4-03-18 09:23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
2024-03-18 09:22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2024-03-15 09:32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2024-03-15 09:31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2024-03-15 04:35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家电服务业总体规模近万亿元,活跃法人单位数约10万家,服务收入及盈利增长已超过制造和销售行业。
2024-03-15 04:35
记者14日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据悉,这项研究为理解菱形堆垛的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和铁磁等物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3-15 09:30
杨振清告诉记者,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处理方式,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024-03-15 09:28
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的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2024-03-14 09:42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2024-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