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原子钟让计时精度走向极限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原子钟让计时精度走向极限

来源:科技日报2021-01-15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根据原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当原子从一个能量态跃迁至低的能量态时,它便会释放电磁波。同一种原子的电磁波特征频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种节拍器来保持高度精确的时间。

  原子钟就是利用保持与原子的电磁波特征频率同步作为产生时间脉冲的节拍器。

  2020年底,《自然》杂志刊载了一篇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的成果报道,这些研究人员利用量子纠缠现象新设计出一种原子钟,如果运行约140亿年(大约是当前宇宙的年龄),该原子钟可将时间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内。而在同样的时间框架内,此前最先进的原子钟偏差在半秒左右。

  自从人类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就开始利用周期性现象进行追踪。在古代,人们是观察太阳、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来判断时间的运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测量时间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15世纪,依靠钟摆和发条组成擒纵机构诞生,成为现代机械钟表的核心,再后来又出现利用石英周期振动来计时的钟表。到后来,原子钟的出现成为人类计时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使得计时标准从天文学的宏观领域转向了物理学的微观领域,历史从此由“天文秒”时代进入“原子秒”时代,开启了人类时间测量的崭新阶段。人类对时间的测量和追踪正在越来越接近宇宙的本源。

  通过跟踪原子振荡来测量时间

  生活中常以分秒来计时,在当今太空探测、通信导航、天文观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越来越需要更精密的时间测量。时间常常被准确到万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为了达到要求,许多精密的计时器诞生,原子钟就是其中之一。

  原子钟是世界上已知最精确的计时仪器,采用了最准确的时间测量和频率标准,同时这一标准也被认为是国际时间和频率转换的基准,广泛应用于控制电视广播和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信号传递。原子钟的研发涉及到量子物理学、电学、结构力学等众多学科,目前国际上仅少数国家具有独立研制能力。

  根据原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子是按照围绕在原子核周围不同电子层的能量差,来吸收或释放电磁能量的。当原子从一个“能量态”跃迁至更低的“能量态”时,它便会释放电磁波。这种不连续的电磁波的频率,就是人们所说的共振频率。同一种原子的共振频率是一定的——例如铯133的共振频率为每秒9192631770周。原子钟就是使用激光来测量原子的共振频率,从而实现精准计时。

  如果要追求近乎完美的时间测量,原子钟必须去跟踪单个原子的振荡。但是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当被测量时,原子振荡的行为就像抛一枚硬币,只有在多次翻转中取平均值才能给出相对稳定的数值,这被物理学家称为标准量子极限。因此,今天的原子钟被设计用来测量由成千上万个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气体,以便估算其平均振荡频率。

  尽管原子钟的类型有多种,但其背后的原理大致相同。目前最常见的原子钟使用的原子包括氢、铯、铷等碱金属原子。但元素周期表中有100多种元素,为何科学家偏偏对这几种原子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碱金属原子内部只有一个价电子,理论模型相对多价电子体系较为简单。科学家在长期实验中发现,碱金属原子中铯原子钟又最为稳定,误差可低至每2000万年1秒的水平。

  据了解,铯原子钟使用铯原子束,通过磁场将能级不同的铯原子分离该时钟将高稳定性铯振荡器与GPS高精度授时、测频及时间同步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铯振荡器输出频率驯服同步于GPS卫星铯原子钟信号上,提高了频率信号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度,能够提供铯钟量级的高精度时间频率标准,是通信广电等部门替代铯钟的高性价比产品。

  氢原子钟将氢原子保持在四周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容器中,从而使氢原子保持所需的能级,而不至于太快失去其较高的能量状态,但是环境温度变化及微波谐振腔老化会引起其输出频率的变化,从而导致氢原子钟长期性能变差,为了减小这些影响,可借助自动调谐器来确保谐振腔的频率始终工作在所需的频率上,并采用新的温度控制系统来改善氢原子钟的长期性能。

  铷原子钟是所有原子钟中最简单也最紧凑的一种,它使用装有铷气的玻璃腔,铷气在周围的微波频率恰到好处时,就会按照铷原子的振荡频率改变其光吸收率。铷原子钟溯源同步到GPS卫星铯原子钟上,输出频率几乎没有漂移,性能与铯原子钟相近,而且不存在铯原子钟那样铯束管寿命短需要高成本更换的问题。

  量子纠缠让计时精度 有了大幅提升

  那么原子钟是如何诞生的呢?

  194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伊西多·拉比提出,可以用他在上世纪30年代开发的原子束磁共振技术制作钟表;1949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前身美国国家标准局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氨分子作为振动源的原子钟;1952年,NIST宣布了第一个使用铯原子作为振荡源的原子钟NBS-1。

  1955年,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制造了第一个用作校准源的铯钟。1967年,第十三届度量衡大会基于铯原子的振荡定义了1秒时间,从那时起全球计时系统抛弃了天文历书时,进入了原子时时代。1968年建成的NBS-4是当时世界上最稳定的铯原子钟,并在上世纪90年代被用作NIST授时系统的一部分。

  NIST最新的铯原子钟NIST-F1能够将时间精度保持在每年约300亿分之一秒,这是NIST建造的一系列铯钟中的第8个,也是NIST第一个以“喷泉”原理工作的铯钟。

  通常原子钟是用激光把数千个原子关在一个光学“陷阱”里,然后用另一种频率与被测原子振动频率相似的激光探测它们。

  将原子以经典物理学定律不可能的方式关联在一起,使科学家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原子的振荡。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认为,如果原子被纠缠,它们的单个振荡将在一个共同的频率附近收紧,与不被纠缠相比,偏差较小。因此,原子钟可以测量的平均振荡将具有超出标准量子极限的精度。

  研究人员纠缠了约350个镱原子,该元素每秒比常规原子钟所使用的铯原子的振荡频率高10万倍。该小组使用标准技术冷却原子并将其捕获,困在由两个反射镜形成的光学腔中。然后,他们通过激光腔发出激光,使其在反射镜之间反射,与原子反复相互作用并纠缠它们。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将原子纠缠在一起,然后使用类似于现有原子钟的另一激光来测量其振荡的平均频率。与不纠缠原子的类似实验相比,他们发现带有纠缠原子的原子钟达到了所需精度的4倍。

  既有助于解码宇宙又能服务生活

  与生活中常见的闹钟、手表等计时器不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一窥原子钟的真面目。事实上,原子钟既高大上又接地气。说它高大上,是因为它或许能帮助解码宇宙中神秘莫测的信号;说它接地气,是因为如果没有它的帮助,手机上的导航就会把你带偏不止一点点。

  卫星定位系统都是通过获得卫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而距离等于传播时间乘以光速,因此精确的距离测量实际上就是精确的时间测量。没有高精度的时频,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就不可能实现高精度的导航与定位。所谓失之毫“秒”谬以千里,这正是原子钟大显身手的地方。

  由于引力会影响时间的流逝,因此距离海平面更近的时钟实际上比珠穆朗玛峰上的时钟慢一点,这意味着物理学家可以使用原子钟来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等,这是一个被称为大地测量学的科学领域。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天文学家已开始将设施同步到单个精确的时间标准。这种同步会改善被称为超长基线干涉法的天文成像技术,该方法涉及多个天文台协同成像一个原本无法用单个望远镜分辨的物体。例如,天文学家今年早些时候使用这种技术拍摄了黑洞的第一张图像。更好的时间同步将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的成像,因此也需要原子钟来帮忙。

  此外,如果原子钟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原子振荡,那么它们将足够灵敏以检测诸如暗物质和引力波之类的现象。有了更好的原子钟,科学家还可以开始回答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例如重力对时间的流逝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以及时间本身是否随着宇宙的老化而改变。(记者 冯卫东)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分将至农事忙

  • 四川雅江森林火灾已转移群众3396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3月17日公开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
2024-03-18 0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18 09:42
北京时间3月14日21时许,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次日,航天员把取回的组合体从气闸舱转移至实验舱,并将装置内科学实验样品进行拆卸、存储。后续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2024-03-18 09:35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好的电力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4-03-18 09:26
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4-03-18 09:23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
2024-03-18 09:22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2024-03-15 09:32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2024-03-15 09:31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2024-03-15 04:35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家电服务业总体规模近万亿元,活跃法人单位数约10万家,服务收入及盈利增长已超过制造和销售行业。
2024-03-15 04:35
记者14日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据悉,这项研究为理解菱形堆垛的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和铁磁等物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3-15 09:30
杨振清告诉记者,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处理方式,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024-03-15 09:28
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的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2024-03-14 09:42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2024-03-14 09:38
在山东省惠民县桑落墅镇一处“百姓健身屋”,群众在锻炼身体。利伯曼说,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再有太多活动,但保存能量的进化本能仍然存在,因此不想体育锻炼“是完全正常和自然的”。
2024-03-14 09:34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24-03-14 09:31
有一段时期,维生素D被说得像是一种“灵丹妙药”。一个世纪前,人们开始用维生素D来治疗佝偻病。佝偻病是一种儿童疾病,会导致骨骼脆弱和变形。
2024-03-14 09:30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03-14 09:28
3月13日,由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大赛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赛。
2024-03-14 09:32
1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
2024-03-13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