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不想谈癌色变?癌症防控要早占先机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不想谈癌色变?癌症防控要早占先机

来源:科技日报2021-04-16 09: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挨家挨户去送礼,动员老百姓来做筛查,却收效甚微;

  纳入公共卫生政策,免费筛查,响应者却也不足30%……

  4月15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第一天,也是第一个中国癌症早筛日。在早筛日启动会上,抗癌战线的专家们谈起呼吁公众早筛、早查的经历,总感觉有种“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的尴尬。

  老百姓不愿去做癌症的早筛,这在我国结直肠癌领域尤其凸显,这也导致了我国首次确诊的结直肠癌中,80%以上是中晚期。

  一早一晚,生死之别

  如果癌症一发现就到了“不治之症”的阶段,那么健康中国行动中要求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3个百分点的目标很难实现。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认为:预防癌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早期筛查过程中发现“苗头”,在肠癌恶化前把癌症的苗头掐灭在萌芽状态。

  不想“谈癌色变”,通过早期筛查早做应对才是治本之道。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在现场展示的数据显示:结肠癌发现时一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91.8%,而发现时为4期,生存率仅为10.8%。可见,这一早一晚间就出现了生与死的差别。

  早筛其实并不难

  既然早筛这么重要、效果这么好,又为什么这么难?

  “曾经遇到一个患者,在等待肠镜筛查的前一晚自己‘溜号’了。”王锡山说,有过肠镜筛查经历的都知道,整个过程确实比较难受,但相比恶性肿瘤来说,还是应该避重就轻。

  此外,肠镜检查排队严重的现象也使得肠镜筛查相对困难,早前媒体曾做过一篇《肠镜检查排队最久一年半!》的报道,可见受限于医疗资源,让每个人都去做肠镜筛查并不现实。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通过肠镜进行早筛。除了肠镜的手段,肠癌早筛的手段还有很多种,例如人们熟知的便潜血检测、CT结肠成像技术、血液检测……还有一种去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拿到癌症早筛“第一证”的常卫清所使用的FIT-DNA检测技术。

  它们有的更准确,有的更便捷,有的价格亲民,有的无需侵入,有的发现后当时可做切除,总有一款适合不同需求的人群。

  选哪个?国家指南里有答案

  如果要进行早筛,内镜方法、化学方法、影像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这么多种方法中,公众究竟该选哪个呢?

  作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之一,由国家癌症中心组织调查、撰写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日前发布,指南对早诊早筛方法做了精细化的评估和推荐。

  “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它对于息肉和癌症的诊断率高于90%,可以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解读到:但结肠镜是侵入性检测,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

  粪便隐血检查简单易用,成本较低,可以降低52%的结直肠癌死亡率。但灵敏度方面相较其他方法较低,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FIT-DNA检测技术的原理是粪便脱落的细胞中是否存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DNA改变。”陈万青说,它的灵敏度能够达到95%。

  由于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新的技术能够在不侵入身体的情况下达到很高的检出率,但就是成本比较高。对于50—75岁的中低风险人群和40—75岁的高风险人群,指南对这一新技术给出了强推荐的等级,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FIT-DNA筛查。

  对于血液检测,指南给出了暂不推荐用于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判断。

  综合而言,无论选择哪种筛查方法,“早占先机”是对抗癌症的绝招。“美国患者进行癌前筛查的依从率是60%,这带来了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陡降的曲线,死亡率更是下降了51%。”王贵齐强调,其他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早筛是实现结直肠癌症预防与治愈最有效的手段。(张佳星)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四川康定森林火灾明火已扑灭 雅江仍有断续火线

  • 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论文是第一篇指出宇宙组成不需要暗物质,同时也能与某些宇宙学关键观测结果相吻合的论文。
2024-03-19 09:24
方恩权透露,该研究成果用于广州、福州等多条地铁线路施工中,实现了盾构带压开仓超过100台·次,大大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2024-03-19 09:23
据介绍,“海基二号”将于近期进行海上安装,建成后将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助推亿吨级深水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4-03-19 09:23
高华伟介绍,实验室里,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
2024-03-19 09:22
截至3月18日14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2024-03-19 03:20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个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有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2024-03-19 03: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3月17日公开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
2024-03-18 0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18 09:42
北京时间3月14日21时许,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次日,航天员把取回的组合体从气闸舱转移至实验舱,并将装置内科学实验样品进行拆卸、存储。后续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2024-03-18 09:35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好的电力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4-03-18 09:26
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4-03-18 09:23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
2024-03-18 09:22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2024-03-15 09:32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2024-03-15 09:31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2024-03-15 04:35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家电服务业总体规模近万亿元,活跃法人单位数约10万家,服务收入及盈利增长已超过制造和销售行业。
2024-03-15 04:35
记者14日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据悉,这项研究为理解菱形堆垛的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和铁磁等物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3-15 09:30
杨振清告诉记者,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处理方式,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024-03-15 09:28
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的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2024-03-14 09:42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2024-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