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场未完待续的报告——追忆心有大我的黄大年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一场未完待续的报告——追忆心有大我的黄大年

来源:新华网2020-01-08 14: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长春1月8日电 题:一场未完待续的报告——追忆心有大我的黄大年

  新华社记者孟含琪、李双溪

  2019年12月30日,苏州大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

  讲述者口中描绘的人已经逝世,但他的形象鲜活生动,仿佛从未离开。

  台下的听众,泪光闪闪。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至今,3年,130场报告,100万人次观看……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活在很多人心中。

  130场报告 座无虚席

  任波几次深呼吸,压抑快要溢出的悲伤,开始宣讲。她身穿浅灰色的西装,干练得体。“黄老师不喜欢黑色,我们从来不穿黑色西装上台。”

  时任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的任波,与黄大年相识于吉林大学欧美同学会。虽然已经是国际知名科学家,黄大年仍每次都积极参与同学会活动,热心于团结海外归国人才。

  台上,任波将她与黄大年共事的故事娓娓道来。

  “第一次给这位大科学家打电话,我很忐忑。听说我是做侨务工作的,他第一句话就说,‘我终于找到组织了!’”讲到初识,她眼含星光。

  “黄老师说,他在国外生活了18年,时刻等待着祖国召唤。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更有价值!”讲起黄大年回国的决定,她肃然起敬。

  “很多留学人员说,黄老师,我没有特意想您,只是科研项目遇到难关时,又习惯性地按您的号码……”再次面对黄大年离开三年的事实,任波的眼泪夺眶而出,哽咽无法开口。

  “黄老师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有血有肉。”报告会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大三学生庄柠说,“他像是璀璨的星空,照亮我未来前行之路。”

  吉林大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已在全国开展130余场报告,通过现场和网络播出方式,受众达近百万人次。很多高校的邀约还在排期。

  “黄大年并非遥不可及,很多人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与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不谋而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说。

  每次讲述 都是一次洗礼

  报告结束后,众人围着宣讲团成员询问黄大年的故事,久久不肯散去。

  黄大年生前的科研助手、吉林大学教授于平告诉记者,三年间,她不仅看到了无数被黄老师精神打动的听众,一次次报告也是对她心灵的洗礼。

  “每次做报告,仿佛黄老师就在我身边。遇到难题时我会想,如果黄老师在会怎么做。”于平说。

  一边做科研完成黄大年未竟的事业,一边在全国各地宣讲,于平还要照顾上小学的女儿。三年间,她从未缺席过报告会,女儿的家长会却没有时间参加。

  一年参加宣讲报告的平均天数超过50天,每位成员都在工作和宣讲间平衡,又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黄大年精神。

  2018年4月,报告团成员、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黄忠民在山西太原做报告时,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母亲因脑出血住院,家里人对他只字未提,直到他打电话才知晓。

  乔中坤是黄大年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他一边在浙江大年科技有限公司四处奔走,一边参加宣讲。大年科技是黄大年生前创办的产学研实习实践基地。在他身后,几位学生拒绝了高薪或者稳定的工作加入大年科技公司,共同实现了黄大年生前愿望,使多款航空物探领域的无人机产业化。

  “再也看不到黄老师办公室的灯光了。”于平说,“但他在我们心中,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灯火。”

  弦歌犹未绝 薪火永相传

  三年来,很多人的生活轨迹因黄大年事迹报告发生改变。

  黄大年所在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曾是冷门专业,每年需要从其他专业调剂学生。近年来,这一专业成为热门,录取线已高出一本线100分以上,录取率接近2:1。

  “考不上我誓不罢休!”赵肖对2017年考研阶段挑灯复习的日子记忆犹新。本科就读于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的他,听了黄大年事迹报告后,立志考取黄老师所在专业。如愿考上后,跨专业的他需要补学很多专业知识,一周“996”仍嫌时间不够。“我不努力怎么对得起黄大年老师。”赵肖说。

  报告会现场,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的特聘教授王殳凹热泪盈眶。“与黄大年老师一样,我最喜欢的歌就是《我爱你中国》。”从美国学成归来的王殳凹说,身处异国他乡的人,最能体会这首歌背后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王殳凹的研究方向是放射化学。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相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怀着与黄大年一样的报国理想,王殳凹学成回国。不久前,他与同为科研人员的妻子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他们的带动下,苏州大学多名海外归国的高端人才也在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1988年,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踔厉风发的一句。

  弦歌犹未绝,薪火永相传。在一场未完待续的报告中,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黄大年,走近黄大年,也将成为黄大年。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 银川至香港定期航班复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