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草状元”郭旭生: 把牧草之王送上现代生产线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草状元”郭旭生: 把牧草之王送上现代生产线

来源:科技日报2020-01-10 10: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郭旭生供图

  新的一年,郭旭生又踏上了新征程,赴美国知名高校深造。他期望和美国同行深入合作,在草产业研究上取得更多成果,将草产业关键技术推广到更多有需要的地方。

  作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郭旭生长期专注于牧草加工利用研究。在企业和农民眼中,他是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农民科学家。

  改造传统牧草加工方式

  2012年,郭旭生结束了在美国高校一年的访问学者工作,回到了兰州大学。在中国的积累和美国的深造,使他更坚定了把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

  郭旭生主动出击。他把想法告知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冯强。“你有技术,我有资源。”冯强说,两人一拍即合。

  甘肃定西曾经“苦甲天下”。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下,当地大面积种植了紫花苜蓿,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及改良土壤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紫花苜蓿利用率和苜蓿的营养价值并不匹配。

  苜蓿为高蛋白牧草,有牧草之王之称。而当地只有少量苜蓿在“长老”后被收割,在一家小型企业进行简单加工,制成营养价值很低的草粉或草颗粒饲料,用于饲养鸡鸭鹅兔,当地老百姓从种草中收益不高。

  郭旭生认为,这种传统方式对苜蓿的利用率低、效益差,每吨利润只有30元左右,而且没有体现出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对此,他提出了发展商品化裹包青贮饲料,以有效利用大面积紫花苜蓿优质饲草资源的产业发展模式。

  “青贮饲料是牛羊最喜欢的口粮,是把鲜草粉碎、密封、发酵后形成的一类饲料,富含高蛋白,利于长期保存和远距离运输。西藏、青海等地的天然牧场在冬季枯草期,需要大量‘救命草’。”郭旭生说。

  手把手开展精准技术指导

  在冯强的“穿针引线”下,郭旭生带着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益民赴安徽一家牧草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从牧草收割到后期加工利用,安徽企业通过引进裹包青贮饲料生产线,实现了青贮饲料的商品化。整个操作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这使林益民大开眼界。

  林益民下定决心,“要引进生产线,发展裹包青贮饲料”。

  2012年底,得益于郭旭生的协调,林益民所在企业购置了一套日本进口的拉伸膜裹包青贮饲料生产线。

  郭旭生说,有了设备,还需要精准的技术指导。鲜草苜蓿蛋白质含量是干草苜蓿的两倍多。起初,老百姓送来的草都“老了”,叶片脱落,长短不一,营养成分严重流失。为此,从收割时间、切碎长度、压实密度到密封以及如何确保青贮饲料发酵品质、防止发霉变质,郭旭生都手把手地教给企业和群众。

  郭旭生告诉记者,裹包青贮饲料的生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就是要有用于发酵的乳酸菌。但发酵一吨草所用乳酸菌的成本并不低,约为20元。

  基于大量实验室的研究,郭旭生非常自信。他将苜蓿鲜草打成浆,按比例加入葡萄糖,再密封发酵,发酵而成的绿汁发酵液便含有乳酸菌,然后将绿汁发酵液喷洒在鲜草上,就能起到很好的发酵作用,生产出来的饲料有营养、口感也好。

  带动企业参与现代草产业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绿汁发酵液的低制作成本节省了开支。不仅如此,郭旭生还利用食品工业副产物,比如苹果渣、马铃薯淀粉渣,作为苜蓿添加剂,代替葡萄糖,变废为宝。

  有了技术支撑,这家企业生产的饲料每吨利润可达100元。郭旭生的“金点子”为企业赚到了钱,为自己赢得了“草状元”的口碑。

  2015年,郭旭生兼任定西市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随后,他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技术推广上,带动更多企业和农民参与到现代草产业的发展中来。他认为,发展草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伟业,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抓手。

  目前,定西全市共建设商品化青贮饲料加工企业20家左右,正常年景可生产加工各类青贮饲料100万吨左右,销售额达6亿元左右。如今,草畜产业已经成为定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

  临近春节,郭旭生还在美国进修。他说:“我希望学以致用,将更多科研成果惠及民生。”(记者 张文静)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抢收、晾晒、烘干——豫南夏收一线见闻

  • 银川至香港定期航班复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