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疫情出现:科技向善 高新首善 城市不乱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疫情出现:科技向善 高新首善 城市不乱

来源:科技日报2020-02-24 09: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对经济增长、社会治理、企业发展、消费娱乐、生活轨迹等方方面面产生了猝不及防的影响。武汉封城、各地启动I级响应等防疫措施带给多数行业的巨大挑战已经显现。但在已经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中,我们也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了一些光芒和力量,这就是科技的真善美、高新区的科技战疫,以及数字城市治理的化乱为序。相信疫情过后,伴随恢复经济发展以及应对未来不确定风险之需,这些已经发挥力量的“主体”将进一步向善向美,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疫情“黑天鹅”下的三大力量

  今天,当年曹植笔下“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的瘟疫绝望之境已不再——因为在这场大考中,人们更多看到了4天首批检测产品上市,10天一座医院建成投入;看到了无人机硬核喊麦,5G直播全民监工;更看到了城市大数据全面排查,6天之内55个专项政策出台。如果说黑死病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隔离疗法”的科学价值,SARS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健全,埃博拉拉近了全球医疗卫生互助体系的距离,那么“新冠”这只“黑天鹅”让我们直接看到了更多的技术、产品、业态磅礴而发的坚实力量。

  更多科学技术和产品大战“新冠”

  科技在抗疫防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渗透在排查、消毒、制药、治理等前中后各方阵地,充分体现了科技的真善美。

  ——在前方阵地,大数据、AI技术赋能发现与预测。如大数据预测疫情扩散趋势,红外体温检测提升疫情筛查效率,AI检测诊断等。

  ——在中坚战场,智能技术加码医药研发和生产制造。如AI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测序、疫苗/药物研发,智能机器人助力无接触服务,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助力防疫物资企业生产。

  ——在后方堡垒,互联网、云服务技术保障生活工作正常运转。如线上教育、云办公、无接触新零售等保障了亿万民众的正常生活。

  更多高新区冲锋在前,科技战“疫”

  截至2月16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以及十多个国家高新区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科技战“疫”。

  ——支持疫情防控相关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如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等紧急征集一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发布防疫抗疫清单搭建新场景供给,如成都高新区、中关村发布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支持新经济企业的高新科技产品助力疫情抗击。

  ——鼓励疫情之下所需的新服务新业态发展,如合肥高新区等支持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在线医疗等业态发展。

  ——数字政务应用提供敏捷性无接触服务,部分高新区完善一站式在线审批流程,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等服务。

  更多数字城市治理能力化“乱”为序

  在“新冠”突发事件对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考验下,阿里、百度、浪潮、华为等多家科技企业为政府提供了数字防疫的新应用,浙江、上海、北京等地率先启用了智慧城市防疫抗疫。

  ——二维的智慧城市+疫情管控,如上海上线“一网统管”的防疫专页,汇总疫情数据信息,以便为公共部门和民众提供决策参考。

  ——多维的智能社会即将浮出水面,如浙江开始利用“大数据+网格化”的方法研判疫情,预测疫情发展趋势、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调度以及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北京海淀上线“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构建起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社会单元和公众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疫情跟踪防控体系。

  科技持续向善,重点关注三大科技

  如果说2003年的SARS间接促成了互联网、电商等二维产业的发展,那么“新冠”的袭来则使得科技创新活动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都变得更加密切,推动科技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从“科技创造财富”向“科技向善”方向发展。同时,也把各方主体对科技成果转化方向的关注点从单纯的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发展、城市治理等更广泛的领域。未来,应更加重视由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带动的三维、四维产业的重构,主要包括智能科技、数字科技、生命科技等。

  数字科技

  即以数字产业化为核心,强调数字技术从技术形态到产业形态的发展。其中,数据管理和采集、数据传输、算力提升、数据安全和保护是突破的方向;5G/6G、区块链、量子计算、信息安全等是发展的重点领域。尤其是此次疫情带来了一些新的数字经济场景,数字娱乐、企业云办公、在线教育、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有望逆势发展。

  智能科技

  即以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为核心,加速与先进制造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强调未来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的换场。其中,要重点推进AI、生物识别、混合现实、工业控制等技术与应用的双重突破,抢抓源头技术创新、智能芯片设计、系统软件开发等关键领域。随着此次疫情带来的新应用场景,多模态智能识别、服务机器人、AI药物研发等业态需求爆发增长。

  生命科技

  即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以及生命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后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其中,生物制药需重点突破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脑重大疾病诊治、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细分领域;医疗器械需提升早筛技术、体外诊断、医疗影像、高值耗材等细分领域;精准医疗需重点发展测序耗材、基因测序,关注免疫治疗、基因编辑等细分领域。

  高新保持首善,关键做好三个引领

  高新区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高地,不仅在这次疫情中成为了输出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后援阵地,也将成为改革开放第二个四十年以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后疫情时期,高新区的核心是持续做好三个引领,使高新区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更成为高端前沿科学技术的聚集地和培养皿,为社会安定和谐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科技保障。

  硬深科技双创引领

  伴随创新创业为代表的内生增长取代招商引资为核心的外生增长,高新区要进一步加强围绕生命科技、智能科技、数字科技等硬科技、深科技、前沿科技的高端创业,核心是坚持有创业的创新、有创新的创业、以创业带动创新,搭建创新创业的优质服务平台,培育内生发展动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培育引领

  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高新区的重要作用,就是成为全球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原创新兴产业、未来新兴产业的战略平台。其核心在于,依托产业特色发展、新经济企业集群集聚优势,以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为核心,优化主导产业,加强在国内外产业版图的分工和协作,形成自组织自成长、共生共荣、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最终打造出世界级原创新兴产业集群。

  制度政策先行引领

  国家高新区,尤其是一流园区/自创区,要充分发挥制度创新、政策示范的改革先行区优势,进一步加快建立更加适宜爆发式成长与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核心在于围绕技术生命周期各环节建立健全覆盖自主创新及产业发展全链条的政策措施,并在市场准入、公共服务、企业培育、行业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新经济制度的系统创新。

  城市时刻不乱,核心做好三个纵深

  城市之于人的意义,已经从承载当下生活与未来希冀的客观载体,上升到互联互通各种信息、情感、商品、资本的集散地。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无疑又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早已不能依靠单一的人治或法治来实现。可以说,疫情正在加速一些“未来”场景需求的到来,城市治理要时刻保持有序不慌张,核心在于从建设智慧城市到服务智能社会,做好三个纵深。

  硬件建设向场景供给纵深

  城市对智能社会的服务,不仅要完善高速宽带网络,布局全面感知体系,建设数据资源平台、算法服务平台等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治理平台,以及5G、下一代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等智慧城市的硬件基础设施,更要在交通、医疗、政务、安防、城管、生态等领域细化开放机会场景,以智能化场景的供给来培育解决“城市病”的新业态新产品。

  单点突破向多维生态纵深

  智能社会对城市治理的需求,不仅强调单点的技术优化,而是更加注重建立一个能听见、看见、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城市大脑”型多维生态。这就需要加速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To C(消费者)的个人消费、To F(家庭)的生活方式、To B(企业)的智慧生产、To G(政府)的城市治理进行高效整合,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孤岛,敏捷响应社会的各种需求,提供更多维度的智能服务。

  单一管理向共治共理纵深

  智能社会,即进入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同一体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发展的产业、科技、社会功能并重。对于智能社会而言,原来单一的政府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是需要形成平台企业、社会企业、孵化载体、产业服务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多主体参与“共治共理”的社会化治理新模式。

  “新冠”大考之下,你或许看到了众生相,但人类的希望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疫病无情,人心不能荒芜,科技终将向善。

  (张欢系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西安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雨涓系长城战略咨询西安业务中心咨询师)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彭丽媛会见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代表

  • 明前茶飘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见证大国底气从“核”来
2024-03-29 14:15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力勾绘农作物地块,快速完成耕地识别,工作效率相比人工作业提升数十倍。在他看来,我国在星上智能处理和地面遥感AI大模型技术上同步发力,推进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发展,太空中的卫星将变得越来越“聪明”。
2024-03-29 09:36
3月27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分析预测,融化的冰盖正在减缓地球的自转速度,以至于下一个闰秒将被推迟3年。论文作者之一、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Duncan Agnew说:“融冰足以使海平面上升,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自转速度受到了影响。
2024-03-29 09:33
3月28日,小米汽车的价格“谜底”揭开,小米SU7提供九种颜色可供选择,售价21.59万起
2024-03-29 17:17
胡新立表示,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讨生理性乳酸水平变化对机体代谢的意义,以及恶病质中骨骼肌萎缩与乳酸的直接关系。
2024-03-29 09:31
近日,日本小林制药保健品事件持续发酵。小林制药此前表示,该公司的红曲原料中可能含有导致消费者出现肾功能不良状态的非预期成分。小林制药出产的红曲原料除用于自家生产保健品外,还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酿酒及食品制造等。
2024-03-29 09:22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完成试验任务。2023年12月,蓝箭航天朱雀二号遥三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将三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24-03-29 09:30
记者28日从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集体激发进行了测量,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激发,即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新奇准粒子。
2024-03-29 08:38
世界卫生组织27日发布新闻公报说,已启用“冠状病毒网络”(CoViNet),以促进和协调全球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及早准确地检测、监测和评估新冠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其他可能新出现的冠状病毒。
2024-03-29 08:38
万兆元年,谁来领航?是更智慧AI,是更领先的Advance,是刷新极限的速度,还是升级多维的体验?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重新定义数智新时代,邀您共同见证!3月28日15:00-16:00
2024-03-28 12:36
作为中国大科学装置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的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核心装置。
2024-03-28 09:54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才造士这一核心要义,王大中归纳并紧抓建设一流大学的三大要素: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
2024-03-28 09:34
坎潘特强调,最新观测表明,精确的星震学技术可用于探测表面温度低至4200℃(比太阳表面低约1000℃)的矮星,为天体物理观测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一最新结果表明,星震学技术有望详细表征这些恒星及其宜居行星的细节,而精确确定附近冷矮星的年龄对于阐释系外行星上发现的生物特征可能至关重要。
2024-03-28 09:33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3月27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是极地考察40周年,自然资源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时间节点。7月北极黄河站建站20周年时,在黄河站举办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期间将在长城站、中山站举行招待会、研讨会等相关活动,“雪龙”号、“雪龙2”号船停靠外港时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2024-03-28 09: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27日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分别是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临夏世界地质公园、龙岩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兴义世界地质公园。
2024-03-28 09:31
据介绍,除了服务于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还可为国内外月球探测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2024-03-28 09:25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2024-03-27 10:22
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2024-03-27 10:21
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宝山乡巨宏村,村民苑忠国正在准备春耕,多年来通过参与县里的培训,春耕物资的采购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2024-03-27 10:20
在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建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具体措施。
2024-03-27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