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科协年会来了!今年有啥变化和特点?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科协年会来了!今年有啥变化和特点?

来源:光明网2020-08-04 18: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定于2020年8月10日到15日举办,主题为“改革开放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 合作发展”,由中国科协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会场设在青岛市。年会是中国科协着力打造的综合、高端、国际化科技盛会,是科技界发声、发力、发布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年会活动内容持续更新,活动形式更加多样,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日益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阵地、展示成果的平台、科普惠民的园地、建言资政的智囊、开放合作的纽带,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举办地的充分肯定。2020 年是不断见证历史的年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今年的科协年会有啥变化和特点?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企业工作办公室)部长(主任)、年会程序委员会秘书长刘兴平做了详细介绍。

  四点变化

  一是立足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统筹谋划。紧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对标决战决胜年度目标,结合山东省及青岛市创新发展紧迫需求,力求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探索新模式、培育新动能,加快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二是将“科创中国”建设全面融入年会全程。“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调动“一体两翼”合力,因时因势因需因能打造的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工作品牌。本届年会将依托“科创中国”数字化平台和青岛、泰安两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联合全国学会及各方面创新资源,通过技术服务和交易,建立产学协同组织,导入国内外技术和人才,导入项目和企业,导入国外科技资源,打通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断点堵点,推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区域提升,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山东“样板间”。

  三是从“一地集中多场”,调整为“多地延展辐射”。从8月10日起,年会活动将在北京、青岛、威海、泰安、潍坊、德州、日照等地市陆续展开,8月14日上午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开幕式,15日下午举办闭幕式,6天会议期间共组织5大系列30余项各类活动,打造内容丰富、高潮迭起的“年会周”,形成以青岛为核心、京鲁互动、覆盖6市、辐射山东全省16地的总动员局面。

  四是从“线下”活动为主调整为“线上线下”结合。年会有8场活动在线下举办,其余场次活动将通过网络会议、网络直播形式,面向国内外公众或指定范围的与会者开放。在华国内外专家现场参会,境外专家学者将通过现场连线、预录制报告等多种方式参与。年会从以往的实地空间扩展到实地、虚拟双空间。电脑、手机端可实时全景查看年会活动、回顾精彩瞬间等,实现一届闭幕不落幕的年会。

  三个特点

  一是突出以科技赋能产业,助力打通国内大循环。在全球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促进“内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将为我国经济的恢复增长和稳步复苏提供强劲动力。

  本届年会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召开“区域协调发展论坛”,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共享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理念,探讨区域协调发展与合作平台建设。以“中小微科技企业数字化赋能”为主题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先锋论坛,深入研讨疫后企业振兴、数字赋能面临的瓶颈问题,推广一批符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助推中小微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向新兴战略产业及山东十强产业关键领域,召开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一系列领域高端研讨会,并专设科技经济融合推进会、科技创新企业家峰会等,组织100余位科学家、100余位企业家及企业科技人员,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沟通,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互动,带动更多科技资源汇聚,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先期组织院士专家深入企业、园区及农村一线调研,研判山东省及关联区域创新发展的难点焦点问题,提出十大智库咨询报告、十大决策建议,为山东改革开放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言献策。同时针对青岛、泰安等地市重点产业及产业集群,组织技术服务和交易供需对接,提出“一地一策”“一市一业”解决方案,汇聚全国学会资源提供定制化配套服务,签约一批科技转化、产业合作、投融资、人才引进等合作项目,建立全国学会服务地方经济的长效机制,精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科技需求,重塑经济结构,加快构建内需体系。

  二是突出以合作链接科学共同体价值,协同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科学共同体具有价值认同、多元联结、灵活无界等独特组织优势,在参与国际科技治理、促进互信合作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本届年会强化与国外、国际科技社团的交流,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共谋世界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

  年会围绕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有关科技组织联合遴选发布“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引导产学研合作开展科技攻坚,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围绕全球关注的疫情防控、疫苗研制等热点话题组织公共卫生安全与生物技术论坛,邀请院士专家研讨疫苗研发、抗体工程和生物安全,推动疫苗的合作研发和公平安全使用。举办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中国科技智库论坛以及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等品牌活动,研讨在全球化陷入困境情况下,建立开放、共享的国际科技治理机制,搭建科技合作信任网络,促进中外科学家秉承共同价值理念,携手促进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年会广邀青年科技人员参会,在闭幕式首设高端对话环节,邀请青年科学家代表、青年科技企业家代表围绕“科技创造价值 青年改变世界”主题展开对话。举办中德青年科学家论坛,搭建我国与欧洲国家青年人才的交流平台,建立中德青年科学家交流机制,推动构建中德科技新伙伴关系。

  三是突出以枢纽汇聚科技资源,服务支撑区域经济小循环。山东省联结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毗邻日韩,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优势得天独厚。年会结合山东、青岛地缘特点,聚焦海洋科技、上合组织、一带一路、中日韩和中德合作等专门设计活动,围绕区域间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合作,牵动区域“小循环”。

  围绕“海洋科技”,举办世界海洋科技论坛、海洋智能装备及智慧海洋论坛等,围绕智慧海洋平台建设、海洋技术创新协同、智能装备产业引领等,打造海洋科技和产业高地。发布“海洋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海洋科技发展指数”,举办海洋科技成果发布暨双招双引项目对接会,颁发海洋学术科技奖,助推海洋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以场馆考察、海洋科普嘉年华等形式,开展多维海洋科普合作交流,探索国际海洋科普协作机制,滋养海洋文化根脉,壮大蓝色科普力量。围绕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召开“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创新发展论坛”,促进“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搭建“一带一路”交通运输产业技术合作联盟平台,拓展青岛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城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空间。首次在年会举办国际技术贸易大会暨中日韩技术贸易论坛,引入国际高端科技和创新资源,促进中日韩技术贸易与服务跨境合作,助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提高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水平。

  据介绍,本届年会将参会人员的公共安全作为首要保障任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强化管理责任,建立年会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同时精选现场嘉宾,以高层次高规格专家学者的参与,深化年会学术引领力、社会影响力和智库服务力,全面展现年会整体品牌。(记者 战钊)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可爱、有趣又淘气!“小核同学”表情包来啦!请查收→

  • 天暖春光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是最核心的安全部件,它可以深刻影响不同车的性能、安全、可靠性以及二手车价值。
2024-03-19 15:02
过去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变为现实
2024-03-19 14:59
经国务院批准,2024中关村论坛将首次在刚建成的永久会址举办,时间定于4月25日至29日,今年的年度主题为“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将坚持高端定位,更加突出国家级和国际化。
2024-03-19 14:55
闵恩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为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4-03-19 11:38
2021年到2023年,集团营收从30亿元提升到52亿元,主要作物市场份额从7%提高到10%,新品种营收占比从8%提升到20%。
2024-03-19 09:25
最新论文是第一篇指出宇宙组成不需要暗物质,同时也能与某些宇宙学关键观测结果相吻合的论文。
2024-03-19 09:24
方恩权透露,该研究成果用于广州、福州等多条地铁线路施工中,实现了盾构带压开仓超过100台·次,大大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2024-03-19 09:23
据介绍,“海基二号”将于近期进行海上安装,建成后将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助推亿吨级深水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4-03-19 09:23
高华伟介绍,实验室里,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
2024-03-19 09:22
截至3月18日14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2024-03-19 03:20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个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有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2024-03-19 03: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3月17日公开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
2024-03-18 0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18 09:42
北京时间3月14日21时许,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次日,航天员把取回的组合体从气闸舱转移至实验舱,并将装置内科学实验样品进行拆卸、存储。后续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2024-03-18 09:35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好的电力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4-03-18 09:26
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4-03-18 09:23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
2024-03-18 09:22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2024-03-15 09:32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2024-03-15 09:31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2024-03-15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