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迎接中国航天日,一起数数天上的“中国航天星”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迎接中国航天日,一起数数天上的“中国航天星”

来源:科技日报2021-04-23 14: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给小行星命名需要保证命名唯一性,一旦确定永久不可更改,这也使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获批后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数数天上的“中国航天星”。

  以航天英雄命名的小行星

  航天员作为人类派往太空的文明使者,为世人所关注,用航天员的姓名命名小行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坐由长征2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历时21小时23分,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为褒奖杨利伟为发展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当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从太空返回后,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就拟将他们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825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利伟星。准备好申报手续后却得知,西班牙天文学家艾斯特已抢先将他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申报命名“杨利伟星”了。得知这一消息,紫金山天文台随即将第8256号小行星申请命名为“神舟星”,以此表达对为神舟飞船作出贡献的所有专家、工作人员的敬意。

  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和聂海胜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年10月17日顺利返回地面。神舟六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多人多天”航天飞行,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中国第二批登上太空的航天员,为褒奖他们的贡献,2005年12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中心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66年2月13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第951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费俊龙星”,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77年11月3日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第9517号的小行星命名为“聂海胜星”。

  说来真是巧合,在神舟六号上天之前,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这两颗小行星一直没有命名。而这两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一个是9512,结尾的两个数字与飞船起飞的12日相同;另一个是“9517”,结尾两个数字,和飞船返回的17日相同。难怪有人说,这两颗小行星是在等待我们的神舟六号飞船上天呢!

  以航天专家命名的小行星

  国际永久编号为4179号小行星,是一颗对地球存在撞击威胁的近地小行星。1934年被首次发现,之后丢失,1989年被法国天文学家再次发现,并以凯尔特人神话中的战神“图塔蒂斯”命名。对“图塔蒂斯”开展研究有助于了解小行星在早期太阳系碰撞演化的重要信息,同时,“图塔蒂斯”也是目前已知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目标中尺寸最大的。因此,该目标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美国曾多次采用地面雷达探测获取其物理信息。

  2008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江川带领科研团队计划让嫦娥二号飞掠探测“图塔蒂斯”。2012年,北京理工大学乔栋教授受邀参加了嫦娥二号任务设计团队,为嫦娥二号飞掠探测“图塔蒂斯”作目标选择和轨道设计。

  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嫦娥二号卫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与“图塔蒂斯”由远及近擦身而过,交会时的相对距离被控制在15公里左右,相对速度近11公里/秒。嫦娥二号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近距离交会、飞越成像,获得了关于这颗小行星的重要信息和数据,大大提升了科学界对它的整体了解。这不仅是国际上第一次近距离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同时也开创了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先河。

  为褒奖黄江川和乔栋为发展航天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中心将国际永久编号为第10298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黄江川星”,将国际永久编号为第1181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乔栋星”。

  (蒋文梅 宋泽滨)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春播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