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湾区赋能新兴产业”圆桌对话线上举办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大湾区赋能新兴产业”圆桌对话线上举办

来源:光明网2021-05-27 15: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5月25日,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举办,在光源资本主持的“大湾区赋能新兴产业”圆桌环节,光源资本创始人、CEO郑烜乐携手滴普科技创始人、CEO赵杰辉,兰雀(Lacheer)创始人、CEO林锋,六一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杨秀琨进行了对话。

  光源资本作为专注服务新经济企业的精品投行,成立以来一直将大湾区这片凝聚着创业创新基因的土壤作为重要业务阵地,目前光源已在深圳成立办公室。在陪伴大湾区企业持续成长的过程中,光源和这些长期伙伴对如何用好大湾区区位、人才、资本、文化等优势,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企业特质,有着切实、深刻的体会。借助此次圆桌,他们将这些经验分享给众多参会者和创业企业。

  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是香港投资推广署主办的2021 StartmeupHK 创业节主题活动之一,由香港启迪中心(启迪之星香港)发起及主办。2021 StartmeupHK 创业节自2016年起已连续举办5届,本届为第6届,为创业公司及创业者搭建了与政府人士、创投机构、行业领袖、学者沟通对话的桥梁,助力创业企业获得品牌展示、资本支持、商业资源匹配方面的机会。本次论坛从技术、产业、投资等方向,围绕 5G 、人工智能、SaaS、绿色金融等大湾区优势科技领域展开。

  以下对话内容根据线上圆桌对话实录。

  光源资本创始人、CEO 郑烜乐:

  光源资本作为专注服务新经济的精品投行,创业6年半的时间一共服务了超过140家新经济企业,其中大湾区有12家。目前这12家累计实现私募股权融资超过25亿美金,总体估值已经超过200亿美金。

  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大湾区在创业创新方面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第一,非常重视供应链的底层能力,自下而上的创业模式使得大湾区的 to C 企业极具竞争力,不管是消费领域的项目如钱大妈、KK、兰雀,还是在座的六一教育集团,都在产品和供应链上有很强的底层能力;

  第二,大湾区产业链非常完整,这使得大湾区成为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首选的创业市场;比如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树根互联就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佼佼者;

  第三,整个大湾区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为企业服务平台,比如滴普科技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客户群体;

  第四,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国内和国际两种视野、两个市场在这里发生充分的碰撞,长期以来的外向型经济,也使得大湾区在出海等方面极具竞争力,比如深耕国际电商SaaS服务的平台 AfterShip;

  第五,从创投到 IPO 一体化的资本优势,大湾区既有深圳这样的中国本土风投发源地,也有像香港这样跟海外风险投资机构接轨的门户;在二级市场上囊括了深圳和香港两个市场,大湾区一直是中国新经济 IPO 最集中的窗口之一,比如我们的长期伙伴快手、B站都在今年 Q1 完成了香港上市;这些使得大湾区资本参与企业价值创造和退出的循环非常高效。

  但是,所有的因素里面我们最最看重,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湾区企业的创始人非常务实,视野广阔,接受新事物新方法的能力非常强。今天我们也很荣幸请到三位优秀的大湾区企业家,他们分别是滴普科技创始人、CEO 赵杰辉;兰雀(Lacheer)创始人、CEO 林锋;六一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杨秀琨。

  滴普科技创始人、CEO 赵杰辉:

  感谢主办方和光源资本的邀请,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这个圆桌论坛。

  滴普科技成立于2018年,基于我们早期全国的布局,公司在大湾区卓越的环境里发展得非常快。目前公司大约有800名员工,主要形成了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底层数据基础、多模的实时数仓体系,以及基于这些能力所构建的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能为企业数字化需求提供很多智能化场景的闭环。

  整个大湾区也是我们客户群体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比如 OPPO、百果园这些非常优秀的大湾区企业,都是我们紧密合作的重要客户。我们目前服务了80多家大中型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其中有商业类客户,也有工业类客户,还有深圳龙华区政府等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政务服务。

  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感谢大湾区的环境及支持。

  第一,大湾区市场环境非常地务实,比如过去我们作为一个刚刚创业的公司,可以去和像 OPPO、百果园这样已经非常大非常成熟的公司合作,过程当中他们会更多去关注你能提供的独特技术价值和业务价值,而不是看你是不是巨头公司,这为很多新兴创业公司提供了一个平等良性竞争的环境。

  其次,在大湾区能够获得非常充沛的人力资源。我们是一个从事以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公司,需要大量的研发工程师,在这片沃土上可以非常好地找到适合的员工和工程师资源。

  另一点像刚才郑总提到的,大湾区是一个国际和国内市场碰撞的区域,我们正在筹划逐步的国际化,基于国内市场积累的产品和技术能力,第一步先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做强国内服务,同时辐射国际市场。

  兰雀创始人、CEO 林锋:

  兰雀成立于2016年,2017年我们把核心的乳品推向市场销售,去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预计今年接近20亿元。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全渠道实施了快速的扩张,从线上的京东、天猫超市,到线下的物美、永辉这些超市,以及拼多多这些新兴渠道。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利用了整个新消费环境中的产品创新、快速迭代的机制实现快速成长,目前员工规模200多人,也获得了包括京东、阿里背景在内的基金支持。

  大湾区的赋能我们感受深刻的是:

  第一是优秀的人才密度。IT、新技术、消费品方面的人才供给,一直处在全国、全球的领先位置,包括宝洁、达能这些全球顶级消费品企业的中国总部在大湾区,提供了充裕的人才供给。

  第二整个大湾区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造很好的基础,包括在税务、运营体系方面都有很好的支持。

  第三,大湾区内部有广州和深圳这样能覆盖全国市场的城市,也有像香港这样能去对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桥头堡。整个大湾区在企业综合设施,在和全球要素对接方面一直是全国最优秀的。

  六一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 杨秀琨:

  六一教育成立于2014年,总部设在广州,是国内首批在线少儿素质教育公司,旗下拥有画啦啦小班直播课,画啦啦小灯塔,咕比启蒙三个业内知名的线上素质教育产品,专注于打造面向3~12岁儿童的一站式素质教育平台。

  六一教育2015年到2020年连续获得一线投资机构的6轮融资。除了广州总部以外,还在北京、杭州、西安、武汉设立了分公司,目前员工总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人,其中90%以上是90后。

  对于大湾区对企业的赋能我们的感受非常深刻。

  首先大湾区的创业扶持政策造就了浓厚的创业氛围,这种氛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投资机构关注,资本的活跃又带动了湾区的创业热潮,塑造大湾区强劲的经济活力。据我了解,2015年至2020年上半年,大湾区股权投资市场投资前10的热门行业就有教育培训行业,5年内教育培训行业投资金额超过了48亿元,六一教育多轮融资也得益于这样的经济环境,公司近三年营收增速超过了300%。

  其次,大湾区各级政府对于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扶持力度很大。六一教育作为一家互联网教育企业,得以在创立6年间迅速成长并获得大量用户,离不开广东省、广州市以及天河区各级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第三,大湾区的经济活力和教育优势长期吸引着来自海外海内外高端人才入驻,人才资源极大赋能企业。六一教育能够从2014年的10余人初创团队壮大到今天超过4000人团队,也是得益于大湾区充沛的人才资源。

  第四,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应用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大湾区在 5G、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创新等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完善的技术供应链,对六一教育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快速迭代是极大的助力。

  光源资本创始人、CEO 郑烜乐:

  作为创业企业,企业文化一定是创始人平时花非常多时间去思考的。大湾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中国面向海外投资者的窗口和门户,孕育了非常独特的文化和气质。包括刚才提到的开放创新、务实,企业家非常能拼搏,以及大湾区具有人文关怀的社区氛围,不管是社会的效率还是风气都非常适合创业。这样的大环境对企业文化、愿景、价值观等有什么影响?

  滴普科技创始人、CEO 赵杰辉: 

  我从学校毕业就加入了华为,在华为做了十几年。那段时间应该是我对企业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形成的阶段,这可能对我们现在公司的影响非常大。

  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一些文化因素之外,最简单地概括,大湾区的文化就是比较符合常识——就是非常简单、真诚,只要你为客户带来价值,核心技术能够领先和稳定,你总会有机会让你的生意得到发展。

  在企业生存层面,你会感觉到常识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你不需要去关注太多其它复杂的事情,只需要体现出对客户的价值,基于领先的技术快速地实现价值。

  第二,大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底色,默认就是比较敬业、奋斗和务实的,不需要企业承担太多教育成本。只要在这个氛围里,你面对的人才事先就在环境里被感染好了。大家普遍更敬业、更职业、更勤奋,也更倾向于接受开放、务实、奋进的企业文化,这很重要。

  第三,企业的运作机制层面,包括华为背景、大湾区文化影响在内,能让大家非常接受按照制度流程去协同,跨部门、跨团队协同都能够基于原则去运行。

  兰雀创始人、CEO 林锋:

  兰雀是扎根于大湾区的企业,我本人出生在潮汕,成长在深圳,发展事业在广州,一直都在大湾区之内。

  对于整个大湾区的文化,有三个关键词感受特别深刻。

  第一是拼搏的精神,第二是务实的风格,第三是开放、市场化的氛围。

  大湾区一直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我们能够感受到这里无论是外来的,还是原有的人民都非常有拼搏精神,特别能够创造创新。包括我们很多90后的员工,也继续继承了这方面的特质。这对企业非常有帮助。

  务实的精神是工作中会更注重细节,更注重落地性,这在商业层面非常重要。

  第三是开放、市场化的环境。在跟全球接轨、新模式应用等方面,大湾区一直引领全国的风潮。我们接触到的客户、合作伙伴,都以非常市场化的方式去迎接挑战。

  六一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 杨秀琨: 

  大湾区一个重要的文化就是开放。今年1月,我们提出了新的企业愿景:成为全球最受信赖的教育企业,也提出了新的企业使命:让孩子拥有和世界共同成长的能力。提出这一全新愿景和使命,是公司管理层基于对全球教育市场变化的深刻理解而作出的共同判断,也受到大湾区开放创新,敢打敢拼,兼容并包的文化所影响。

  广东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与海外通商的门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华夏文明输出的起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有三位联合创始人,我是四川人,另外两位都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可以说拼搏和务实是根植于我们的血液中的,因此身处粤港澳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与世界产生更加紧密地连接,认真做好教育,认真做好产品是六一教育自然而且必然的选择。

  随着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传统文化也会随着频繁的商业往来而输出海外。六一教育将传统文化深度融入课程和产品之中,通过线上教育的方式,不断向海外输出中华文化。当前画啦啦、咕比启蒙和小灯塔的课程内容,已经成为海外华人家庭和孩子接触学习祖国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这是我们目前认为对大湾区的文化对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

  光源资本创始人、CEO 郑烜乐:

  光源资本作为关注新经济、新动能、新方向的精品投行,我们一直将大湾区这一能够凝聚创新创业的土壤作为重要的业务阵地。我们也在深圳设立了办公室,在香港拥有券商品牌威灵顿金融,我们一直看好并且支持大湾区企业持续成长。也想请三位聊一下在大湾区未来的布局和成长展望。

  滴普科技创始人、CEO 赵杰辉: 

  滴普科技虽然注册在北京,但我们80%的员工在深圳和广州,这其实已经感受到了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我们会把这里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辐射全球的基地。

  我们内部分析,在中国企业服务市场,做数字化这件事情如果收入规模要突破100亿的话,至少要做三件事:

  第一是产品和模式需要用云服务的方式去提供;第二是要有以数据为核心的原创性技术。前两点都是我们内部的事情,但还有重要的第三点是,市场必须国际化。没有国际化,一个企业服务市场的科技公司要实现100亿营收是非常难的。

  所以我们会把研发和全球业务的设计,包括创新总部都放在大湾区。以此为中心覆盖到全球市场。这是我们未来3-5年的一个规划。在我们全球布局里面,这里就是我们未来实际意义上的总部。

  兰雀创始人、CEO 林锋:

  在我们未来的规划里,广州一定会是我们全国甚至全球的总部;另外一个重要规划是采购中心会放在香港,香港作为全球货币流通非常好的商业环境,能够作为我们全球供应链的桥头堡。

  在资本市场规划方面,我们也希望在2023,2024年左右能够在香港上市,整个公司达到100亿营收的规模。

  在业务布局方面,我们坚信消费升级的背景下,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里面一定会成长出新的消费巨头。我们也坚信新的消费品牌一定能代表中国走向全球,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和欧美消费品牌形成竞争。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特别是东南亚会有巨大的机会,大湾区作为国内特别靠近东南亚的区域,能很好地覆盖这一市场。我们也希望利用好大湾区各方面的优势,包括物流、商业环境、资本优势等,帮我们实现覆盖全球市场。这是我们的长期规划。

  六一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执行副总裁 杨秀琨 :

  目前我们六一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快速增长的阶段,大湾区的扶持政策、投资活力、科技创新和人才储备都会极大地为公司发展赋能。

  在产品层面,我们将在画啦啦所在的少儿美术教育垂直赛道继续深耕,大力投入教研教学和服务,将画啦啦这一专业少儿美育品牌做强做大。与此同时,通过咕比启蒙和画啦啦小灯塔这两个启蒙类素质类平台型产品进行横向扩科,覆盖更多素质教育科目。

  技术层面,我们会加强 5G、人工智能、AR、VR 等科技在三个产品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的创新产品形态,提升用户体验,提升教学品质。在市场层面我们将继续深耕国内一二线到三四线下层市场,同时还会不断开拓海外市场,让产品覆盖到更多海外华人家庭,这是我们3~5年的一个规划。(金文)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畅通煤炭运输保供应

  • 老街故事·抚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