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王小谟: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王小谟: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从基础做起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3-03-08 10:30

  据中国电科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王小谟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13年,王小谟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成员曾来到王小谟办公室采集手模,并记录下了王小谟的音容笑貌和爽朗风采。今日《中国科学报》刊发此文,以深切缅怀这位优秀的科学家。

  2020年7月29日一早,在中国科技馆做好采集科学家手模的准备工作后,项目组乘车来到王小谟所在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待王小谟助手办好来访手续后,项目组才被允许进入。院士助手把我们带到了办公大楼顶层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这里是王小谟的办公室,当天将在这里采集手模,并录制科学家寄语。

  王小谟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其中两面墙摆满了书柜。书籍以雷达、通信、兵工科技等专业书籍为主,也有一些战略管理、战略思维方面的书籍。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保密守则。办公桌和书架上摆放着多架预警机模型,这些飞机背上都有个“大蘑菇”,“大蘑菇”里面装载着雷达系统。

  项目组同志利用王小谟没来之前的时间,调配手模材料、确定拍摄位置、调节拍摄光线、调试拍摄和录音设备等。在将要准备就绪时,听到走廊里传来一阵洪亮的谈话声,是王小谟来了。

  王小谟对项目组的同志十分热情,一见面就谈起了中国科技馆,“科技馆建得特别好,我经常带孙子到科技馆玩”。王小谟的一席话很快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

  项目组有名同志是贵州人,来之前了解到王小谟在贵州工作了十几年,就聊起了贵州这个话题。王小谟回顾了年轻时在贵州工作的情景,如今对工作过的地方依然很熟悉。1969年,王小谟接到了一个调令:到三线去。跟王小谟一起去贵州的有八九百人,他们在都匀大坪镇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他们边建设、边施工安装、边生产,条件十分艰苦。13年后,那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台三坐标雷达。

  在艰苦的条件下,王小谟不忘培养年轻人。1985年,他花费40万元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录了7名定向研究生,这7名研究生毕业后都去了38所工作,其中就有担任“空警2000”总设计师的陆军院士。

  谈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条件,王小谟说:“要拿这个奖,首先一条就是这一行里没人做得比你更好。”

  手模采集完毕拍照留影时,摄影师建议把预警机作为布景,王小谟欣然同意。当工作人员随意选了一架预警机模型作为拍摄背景时,王小谟指着办公桌上的另一架说,“拿这一架,这一架是我设计的”。那架飞机有些不同寻常,机型较大,机背上驮了个扁圆形的“大蘑菇”,头上还插了许多“小毛刺”。为什么王小谟对这架飞机情有独钟呢?

  原来这架飞机是“空警2000”预警机,曾在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空警2000”是王小谟担任总顾问、学生陆军担任总设计师,自行研制并形成战斗力的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采用相控阵雷达,可进行360度全方位探测,能同时引导几十架战斗机攻击,被称为“空中帅府”。“空警2000”的成功研制和部署使用,实现了中国在预警机技术上体制自主化、设备集成化、功能多样化,也实现了防空预警从“以陆为主”到“陆空结合”的发展。这对于促进人民空军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

  “空警2000”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2008年“空警2000”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0年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为了勉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报效祖国,王小谟为青少年录制了科学家寄语。他用播音员般浑厚洪亮的声音说道:“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从基础做起。”

  王小谟被称为“军工界里的刀马旦”。他从小在北京大杂院长大,父亲曾担任冯玉祥的参谋,他小时候十分淘气,曾因不服老师批评偷偷拔过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他十分痴迷京剧,尤其喜欢梅派,喜欢唱旦角,拉得一手好二胡,高中毕业那年被北方昆曲院相中,差点走上专业艺术的道路。他从事科研工作跟爱好京剧有很大关系。中学时他为了方便听戏,自己组装了一台收音机,也因此喜欢上了无线电,为他后来学习雷达打下了基础。

  曾有位京剧艺术家问王小谟:“钱学森、王选等科学家都很喜欢音乐,您也喜欢音乐,科学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吗?”王小谟回答说:“有关系。学什么,都要先入门,打好基础,掌握了基本功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比如唱戏,开始先练基本功,模仿各派大家的唱法,后面才能把各种技艺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做科研也类似,先把基础打好入了门,学通了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这样就有了创新。”王小谟认为从事科研工作要坚韧,“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这也是“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的质朴诠释。

  虽已年逾八旬,王小谟仍奋战在科研一线,每天都上班,每周都与课题组的年轻人一起研讨技术问题。采集完手模,王小谟立刻赶去和学生们开研讨会了。

  2020年9月19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在中国科技馆举行揭幕仪式,王小谟和赵忠贤院士亲临现场见证手模墙揭幕。现场气氛热烈,很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小朋友非常崇拜科学家,想跟王小谟合影,他都欣然同意,于是留下了多张王小谟和“粉丝”的合影。

  (苑晓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成员)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闭幕演出在济南举行

  • 吉林镇赉:候鸟北归进行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不确定的战略环境,决策者和智库都要提高战略思维、战略预见、战略把握、战略运作能力,在驾驭全局的基础上统筹谋划“战略目标—战略能力—战略行动”。
2023-03-30 09:23
“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观测迄今最亮伽马暴示意图 中科院高能所供图  基于极目空间望远镜的精确观测数据,科学家们发现GRB 221009A将伽马暴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
2023-03-30 09:08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这辈子,我只想做一件事:为制造中国自己的量子计算机而不懈奋斗。 2003年,我和其他5位科技工作者一起,在中科大一间闲置教室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
2023-03-30 09:04
积极引导各方面一起来关心青年科技工作、奖励青年科学家,对于夯实中国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力量、培养未来科学家,意义重大。
2023-03-30 09:03
拉尼娜现象确实会导致全球气温降低,但具体到某个地区,其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03-30 09:19
研究人员还调整了这一系统,用于针对活体小鼠的细胞,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在活体生物中引入蛋白质。张锋解释称,治疗分子的递送是当前医学的主要瓶颈,团队需要大量的选择性研究,才能将这些强大的新疗法送入体内正确的细胞。
2023-03-30 09:18
就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言,白春礼认为,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大量投入,也需要科学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3-03-30 09:15
为这些伪科普买单的受众,常常是诚心求医问药、但科学素养不足的中老年群体。我们不仅期待职能部门重拳出击,也希望全社会共同亮剑,让真知识脱颖而出,让伪科普无处容身,还网络生态“清朗”蓝天。
2023-03-30 09:14
传统立式车铣机床多为三轴,指代表刀架水平移动的X轴、滑枕上下移动的Z轴、工作台上回转的C轴,共三个进给伺服轴。2023年以来,武重集团陆续接到批量机床订单,用户来自风电、机械工程箱体加工及齿轮加工等领域。
2023-03-30 09:13
走近一看,“小房子”好像挺简单——灰顶是覆盖的太阳能板,蓝色外壳下的两条履带,恰好跨在两道茶垄上。
2023-03-29 09:18
安市白甸镇瓦甸小学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中体验操控机器人。
2023-03-29 10:59
重点加强教师配备、实验室建设、实验员配备、课时总量和结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科学教育条件和活动的监测。
2023-03-29 10:59
利用纳米技术控制日常环境温度的多功能“相变油墨”是一种概念验证,可以层压、喷涂或添加到油漆和建筑材料中。
2023-03-29 09:24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只有邮票大小的可穿戴超声贴片设备,可以24小时对心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即便剧烈运动时也不妨碍其正常工作。
2023-03-29 09:40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2023-03-29 09:38
当微塑料在海鸟的肠道中大量存在时,干燥棒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似乎会茁壮成长。对人类来说,干燥棒杆菌可致人罹患心脏炎症、脑脓肿和感染。
2023-03-29 09:25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