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后的新数据进一步确认了暗物质存在的这种高密度,那么将是第一次有关我们星系存在暗物质圆盘的直接证据。
据国外媒体报道,暗物质最早由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 兹威基(Fritz Zwicky)于上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他发现,星系团中充斥着的神秘暗物质产生的引力防止星系分崩离析。
几乎同时期,荷兰天文学家简 奥尔特(Jan Oort)发现太阳附近空间的物质密度(density of matter)达到了仅用可见的恒星和星云来解释的两倍。在这之后的数十年中,天文学家发展了暗物质和天体结构形成的理论来解释星系团和星系的性质,但是太阳系附近的暗物质数量仍然是个谜团。
在奥尔特测量的几十年之后,科学家发现了比之前认为的要多3-6倍的暗物质。然而,去年用新方法得出的新数据却声称暗物质的数量比期望的要少。天文学界进入两难境地,通常认为这些测量和分析都不够灵敏到给出可信测量的程度。
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论文的作者对于他们的测量和误差充满了信心。这是因为,在这项技术在用于真实中的测量之前,他们对银河系进行了高水准的模拟来检验了这项质量测量技术。这次研究给出了很多令人惊讶的结果。他们发现,在过去20年中使用的标准的测量技术有失偏颇,倾向于低估暗物质的数量。他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从模拟数据中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他们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太阳附近的数以千计的橙色K型矮恒星上,根据它们的位置和速度,就能得到太阳附近局部暗物质密度的新结论。
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尔维亚 嘎巴瑞(Silvia Garbari)说:“我们有99%的信心确认太阳附近有暗物质存在。实际上,我们期望的暗物质密度比这还要高些。这仅仅有10%的可能性是一种统计误差。我们有90%的信心会发现更多的暗物质。如果将来的数据进一步确认了暗物质存在的这种高密度,那么将会存在很多令人兴奋的应用。这将是第一次有关我们银河系存在暗物质圆盘的直接证据,正如最近有关星系形成的理论和数值模拟所预测的那样。亦或是我们银河系中的暗物质晕受到了挤压而促使了局部暗物质密度的增加。”
有很多物理学家下赌注认为,暗物质是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这种粒子通常和普通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但又足以用深埋在地下的探测器探测到。探测器深埋在地下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宇宙射线对测量结果的干扰(探测器通常在地下数公里的废弃矿井当中)
精确测量局域暗物质的密度非常重要。该论文的合作者乔治教授说:“如果暗物质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基本粒子,那么当你在阅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已经有数以亿计的暗物质粒子穿过了你的身体。”实验物理学家期望每年能捕捉到极少数的暗物质粒子。现在正在进行的暗物质粒子探测试验有XENON和CDMS。了解局域中暗物质的属性对于揭示暗物质粒子的组成至关重要。(编译:双螺旋)
·美研究称超新星爆发或促成太阳系形成(图)
·科学家发现仙后座超新星爆发冲击波触发太阳系形成
·美专家:旅行者号探测器已抵达太阳系边缘
·旅行者1号将出太阳系:人造天体飞行最远距离
·1000光年外发现太阳系“孪生兄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