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虚拟与现实相互激发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让虚拟与现实相互激发

来源:人民日报2021-02-26 09: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越是在媒介化社会,越是不能忽略人的主体作用。让线上与线下相互补充,让虚拟与现实相互激发,保持精神的定力和思想的清醒,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说,互联网实现了我们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近在咫尺,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麻烦,把近在咫尺的人变得远在天涯,我们被手中的手机屏幕封闭起来。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对很多人来说,吃穿住用行或者工作、休闲、教育、社交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在线”成为常态,“虚拟生活”也成为常态。由此带来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生活,我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否越来越弱?失去与实体、具象、丰富的社会现实的联系,我们的文化是否会成为无源之水?

  对于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如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被我们嵌入日常生活轨迹之中,越来越多曾经的非媒介化活动被转化为媒介化形式,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在一些情况下,媒介化所带来的过度沉浸乃至沉迷,的确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不过,问题并不在于媒介化或者虚拟生活本身,而是人对新媒介的具体应用方式。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并非泾渭分明,反而趋向彼此融合。那种认为线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就会越来越少的看法,是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观念:线下是真实的、线上是虚假的,两者格格不入,彼此在进行一场争夺时间的博弈。但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研究发现,互联网形成的社交关系很多都是“上传”线下的好友,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看,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尤其对社交圈中的异地“弱关系”,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成本极低的交往方式。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都被不断压缩,互动性显著增强,这无疑有助于提高社会交往的效率。

  社交如此,我们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虚拟生活又在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在文化生活领域,虚拟世界正在为我们提供新的文化载体。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纷纷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馆藏内容“搬”到互联网上,成为新的文化热点。通过网络,公众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一览故宫全貌,也可以“游览”一系列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藏品。通过“虚拟在场”一饱眼福,“云端”的文化生活惠及了广大的人群。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虚拟世界的价值得到尤其显著的体现。某线上音乐会创造了数亿人次的收看纪录,数以千计的学术讲座通过“云端”免费向公众开放。这说明,“虚拟”不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必要辅助,在特殊的社会情境下,甚至能发挥及时的“补救”功能。

  虚拟世界也在成为文化创造力迸发的重要阵地。网络文艺产出庞大,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准不断提升,日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技术让艺术创作和生产的可能性得到拓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为艺术创造提供全新手段。虚拟世界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多感官打开的世界,因而也是一个可以发挥艺术所长的世界。

  当然,对一些沉溺于虚拟生活不能自拔,将网络虚拟空间当作回避现实问题的港湾的现象,我们也不能忽视。一方面,这要求我们更多关注媒介素养问题,为公众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思考如何理性面对互联网,与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这也是网络治理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对互联网平台中隐匿的成瘾问题进行更为有力的评估和监管。

  研究表明,技术并不能完全决定人们的使用行为,它也许可以决定使用的起点,却不能决定使用的终点。越是在媒介化社会,越是不能忽略人的主体作用。让线上与线下相互补充,让虚拟与现实相互激发,在更广阔的时空、更多样的选择中,保持一种精神的定力和思想的清醒,就显得尤为重要。

(董晨宇)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赴西部,时代青年新舞台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