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能源低碳转型起笔 浙江勾勒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以能源低碳转型起笔 浙江勾勒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来源:科技日报2021-05-07 14: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4月的大陈岛草木葱郁,海风和煦。这一位于浙江台州湾东南洋面的岛屿,不久前在全国率先开建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正越发热闹。

  “岛上年平均风速6.8米/秒,年有效风能时数达7000小时……工程项目依托当地风电资源,要构建基于100%新能源发电的氢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国网台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预计在今年12月底前投运,将利用“风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实现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

  “十四五”开局以来,浙江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该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的建设,仅是其中一例。

  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提出将全过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水平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如果俯瞰浙江海宁尖山新区,一定会被厂房上密布的光伏发电装置所吸引。作为我国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起步最早的区域之一,尖山新区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314.4兆瓦,人均光伏容量9.7千瓦,超过浙江省人均0.23千瓦40倍以上。

  据了解,2020年全年尖山新区新能源发电量5亿多千瓦时,占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按照每月用电200度计算,足够20多万户家庭使用一年,且为清洁能源,相当于年节约标煤20多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万吨。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浙江省能源能效稳步提升。2009年至2019年,浙江煤炭(高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63.2%降至45.3%;天然气(低碳能源)占比由1.49%升至8.0%;非化石能源(零碳能源),如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占比从13.6%升至29.9%。

  此外,2020年,浙江省单位GDP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能效水平居全国前列,为力争在2030年前率先实现能源领域碳排放达峰,并在完成目标期间更加“精打细算”。

  2月25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出“能源碳效码”,并接入浙江政府服务平台“浙里办App”,依托电力大数据平台,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电、气、煤、油等能耗数据,转换成单位产值碳排放量,进行精准统计、分析和赋码,科学直观反映区域碳排放强度及行业、企业碳效水平。

  国网浙江电力有关负责人解释道,企业能源碳效分为5个等级,等级1、2表示企业单位碳排放量低于行业平均,碳效最高,等级3表示企业单位碳排放量近于行业平均水平,等级4、5表示企业单位碳排放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碳效最低。“查询‘能源碳效码’后,自己直观地认识到了企业能耗较高但产值低下的情况。”长兴旭日粉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芳表示。

  截至3月底,在湖州长兴县,共有23个行业领域792家规上企业的碳效测算已完成,碳排放水平一“码”了然。

  浙江省发改委2月份发布的《浙江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4%,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400万千瓦左右,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30万千瓦左右,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260万千瓦左右。

  浙江省能源局二级巡视员王京军表示,面向“十四五”,浙江省将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其中光伏的新增装机力争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着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加储能创新发展,创建若干个新增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超百万千瓦。

  (江 耘)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美丽中国丨河北邢台:太行云海翻涌

  • 走进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