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哀悼泪别 接续奋斗

来源:科技日报2021-05-24 09: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袁老走了,留下无尽的哀痛和思念。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传来,曾经在科研上受教于袁老,或工作生活中接触过袁老的杂交水稻研究工作者们哀思难断,泪别袁老。

  稻香飘溢神州大地

  从魏巍兴安到千里大漠,北疆草原难忘袁老足迹。2018年10月,袁隆平院士来到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随后,工作站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音塔拉嘎查建立耐盐碱水稻试验示范基地,创新选育出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耐盐碱水稻品种。

  2020年9月,兴安盟科右中旗种植的耐盐碱水稻亩产突破530公斤。

  “袁老亲自为大米起名‘袁蒙’,意为‘圆梦’。”工作站站长王世刚说,“得知袁老离世,瞬间眼眶湿润,还有很多计划来不及汇报,他日成功定第一时间祭告。”

  “现在正是水稻插秧时节,杂交粳稻良种天隆优619,就是在袁院士指导下,选育的天津首批优质特色小站稻品种。”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东丽博士回忆袁老对天津小站稻给予的帮助,几度哽咽。

  得益于袁院士亲自指导,该中心育种团队解决了稻米品质差、制种产量不高等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系列难题,天隆优619成为我国唯一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粳稻品种。

  去年10月,天津小站稻品牌推介会上,袁院士还亲笔题词“百年津沽小站稻、中国隆平稻花香”。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是袁院士曾分享的成功秘诀。”东丽表示,育种团队将谨记袁老八字秘诀,让小站稻更香甜,为打造天津小站稻全产业链出力献策,为我国优质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高产捷报大江南北

  故人西去,怎叫人不泪湿衣襟。

  “我真不敢相信,也没有思想准备。”江苏常熟市农科所总农艺师端木银熙眼含热泪,“我能在水稻育种领域取得成就,离不开袁老不断的肯定与鼓励。”

  端木银熙回忆说,袁老一直关心和支持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他与袁老相识于1995年,在海南育种基地,经常见到他,“我们在业务上求教,袁老总是耐心仔细,有求必应,没有一点大科学家的架子”。

  “2015年,袁老对我说,常熟水稻一定能向亩产1000公斤目标冲刺。从那时开始,我和团队一直在全力以赴。”端木银熙说,他们没有辜负袁老的期望,2018年已小面积实现亩产1000公斤。“遗憾的是,当时因处于小面积试验,没有向袁老汇报这一喜讯。今后,我会继承袁老遗志,战斗在水稻育种第一线!”端木银熙坚定地说。

  2010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繁育示范分中心”在云南红河州个旧市挂牌。

  袁隆平院士认为个旧市种植超级稻有一定潜力。2015年9月,在由他命名的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村委会“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百亩连片水稻攻关田种植基地以1067.5公斤刷新了当时百亩连片平均亩产水稻世界纪录。

  “红河农业人一定把超级稻栽培好,一定会把袁老未完成的水稻实验示范事业继续下去!”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干部李雨珂说。

  创新育种后浪奔涌

  国士无双,稻香永存。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倍感心痛,也感觉身上担子更重了。”湖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表示,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牢记先生“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扎根科研一线,脚踏实地,努力前行。

  2016年,袁隆平受聘为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聘院士,指导该所多倍体系列特色水稻育种研发。

  “袁老多次到我们海南基地和武汉基地现场指导,有时候就席地而坐,对我们遇到的问题一一详解。”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柏林说,5月23日赶往长沙的路上,心情十分沉重,思绪万千。

  在袁隆平等院士的关心和指导下,湖北大学蔡得田教授历经近20年研究,开辟了一条水稻育种的新途径,在国际上率先奠定多倍体水稻育种理论基础,突破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低的国际性技术瓶颈,建立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完整技术体系。

  回忆起与袁隆平院士的师生情谊,蔡得田说,袁老桃李天下,非常乐意提携后辈,袁老工作中与众不同,“在田里为水稻杂交,别人坐凳子,袁老却喜欢扎马步”。蔡得田说,他和团队一定会继承先生遗志,在水稻研究领域投入更多精力,培养更多年轻人,把先生未竟的事业发扬光大。(吴 岩 刘志伟 陈 曦 张景阳 赵汉斌 过国忠 李良鹏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