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哀悼泪别 接续奋斗

来源:科技日报2021-05-24 09: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袁老走了,留下无尽的哀痛和思念。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传来,曾经在科研上受教于袁老,或工作生活中接触过袁老的杂交水稻研究工作者们哀思难断,泪别袁老。

  稻香飘溢神州大地

  从魏巍兴安到千里大漠,北疆草原难忘袁老足迹。2018年10月,袁隆平院士来到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随后,工作站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音塔拉嘎查建立耐盐碱水稻试验示范基地,创新选育出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耐盐碱水稻品种。

  2020年9月,兴安盟科右中旗种植的耐盐碱水稻亩产突破530公斤。

  “袁老亲自为大米起名‘袁蒙’,意为‘圆梦’。”工作站站长王世刚说,“得知袁老离世,瞬间眼眶湿润,还有很多计划来不及汇报,他日成功定第一时间祭告。”

  “现在正是水稻插秧时节,杂交粳稻良种天隆优619,就是在袁院士指导下,选育的天津首批优质特色小站稻品种。”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东丽博士回忆袁老对天津小站稻给予的帮助,几度哽咽。

  得益于袁院士亲自指导,该中心育种团队解决了稻米品质差、制种产量不高等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系列难题,天隆优619成为我国唯一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粳稻品种。

  去年10月,天津小站稻品牌推介会上,袁院士还亲笔题词“百年津沽小站稻、中国隆平稻花香”。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是袁院士曾分享的成功秘诀。”东丽表示,育种团队将谨记袁老八字秘诀,让小站稻更香甜,为打造天津小站稻全产业链出力献策,为我国优质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高产捷报大江南北

  故人西去,怎叫人不泪湿衣襟。

  “我真不敢相信,也没有思想准备。”江苏常熟市农科所总农艺师端木银熙眼含热泪,“我能在水稻育种领域取得成就,离不开袁老不断的肯定与鼓励。”

  端木银熙回忆说,袁老一直关心和支持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他与袁老相识于1995年,在海南育种基地,经常见到他,“我们在业务上求教,袁老总是耐心仔细,有求必应,没有一点大科学家的架子”。

  “2015年,袁老对我说,常熟水稻一定能向亩产1000公斤目标冲刺。从那时开始,我和团队一直在全力以赴。”端木银熙说,他们没有辜负袁老的期望,2018年已小面积实现亩产1000公斤。“遗憾的是,当时因处于小面积试验,没有向袁老汇报这一喜讯。今后,我会继承袁老遗志,战斗在水稻育种第一线!”端木银熙坚定地说。

  2010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繁育示范分中心”在云南红河州个旧市挂牌。

  袁隆平院士认为个旧市种植超级稻有一定潜力。2015年9月,在由他命名的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村委会“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百亩连片水稻攻关田种植基地以1067.5公斤刷新了当时百亩连片平均亩产水稻世界纪录。

  “红河农业人一定把超级稻栽培好,一定会把袁老未完成的水稻实验示范事业继续下去!”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干部李雨珂说。

  创新育种后浪奔涌

  国士无双,稻香永存。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倍感心痛,也感觉身上担子更重了。”湖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表示,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牢记先生“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扎根科研一线,脚踏实地,努力前行。

  2016年,袁隆平受聘为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聘院士,指导该所多倍体系列特色水稻育种研发。

  “袁老多次到我们海南基地和武汉基地现场指导,有时候就席地而坐,对我们遇到的问题一一详解。”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柏林说,5月23日赶往长沙的路上,心情十分沉重,思绪万千。

  在袁隆平等院士的关心和指导下,湖北大学蔡得田教授历经近20年研究,开辟了一条水稻育种的新途径,在国际上率先奠定多倍体水稻育种理论基础,突破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低的国际性技术瓶颈,建立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完整技术体系。

  回忆起与袁隆平院士的师生情谊,蔡得田说,袁老桃李天下,非常乐意提携后辈,袁老工作中与众不同,“在田里为水稻杂交,别人坐凳子,袁老却喜欢扎马步”。蔡得田说,他和团队一定会继承先生遗志,在水稻研究领域投入更多精力,培养更多年轻人,把先生未竟的事业发扬光大。(吴 岩 刘志伟 陈 曦 张景阳 赵汉斌 过国忠 李良鹏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