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货到签收仅8小时,天舟二号这样送“快递”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发货到签收仅8小时,天舟二号这样送“快递”

来源:科技日报2021-06-16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8小时后,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快递包裹”顺利抵达目的地。作为货运飞船的天舟二号此次挑起“太空快递员”的重任,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提供补给,给航天员日后在太空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保障。

  遥遥天河,天舟二号如何将太空“包裹”安全送达?

  远不止带货这么简单

  根据计划,中国将于今年6月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届时将乘坐飞船前往天和核心舱,并在那工作、生活3个月。为了满足航天员日常生活所需,天舟二号提前出发,满载着货物奔向天和核心舱。

  天舟二号的神秘“包裹”里装了啥?首先是食物补给,太空餐桌上的美食“花样”不少,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特色菜肴供应充足。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必备的舱外航天服,天舟二号也贴心送到。这些舱外航天服重量达100多公斤,共有6层,具有防辐射、防高低温、压力调整等作用,还具备生命保障系统。

  “包裹”里的货物,远不止航天员日常所需物品,天舟二号的使命也不仅限于此。

  “空间站在地球低轨道运行,会受到残存大气阻力的影响而逐渐降低轨道高度。所以,在空间站轨道降低到一定高度时,就必须提升它的轨道高度,这就需要加注燃料。此次天舟二号携带了3吨推进剂,它们将在空间站的轨道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说。

  此外,空间站建成后,平台设施的搭建安装等所需材料都要基于货运飞船的运输。“货物卸载后,货运飞船也可以用作空间站的附加活动室,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有的国家航天员甚至在里面休息。”庞之浩说,可见在今后,货运飞船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

  载荷比世界第一

  5月末发射货运飞船,6月份发射载人飞船,两次发射时间间隔非常之近,为什么货物和航天员要分开运送?两次发射任务合二为一,岂不是更加方便且节约成本吗?

  “实践证明,这种人货分开的运输方式,既能增加货物的运载量,又能降低成本,还很安全。”庞之浩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苏联就开始建造空间站。但是,当空间站建成运行后,空间站的燃料及航天员的能量补给严重不足,苏联便尝试使用人货混装的载人飞船解决此问题。但这种载人飞船每次只能为空间站运送几百千克的货物,效率非常低下,成本也极高。无奈之下,航天专家尝试将“联盟号”载人飞船改造成“进步一号”货运飞船,直接向空间站运送货物,效果反而出人意料地好。

  从此,不少国家积极发展货运飞船,也正因为这些“专职”的货运飞船,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航天的需求被大大满足,人类在太空驻留的时间才得以不断刷新。

  这次天舟二号严格控制平台自身重量,最大程度提高货物运输能力——发射重量13.5吨,运货能力则达到6.9吨,超过了飞船自重。“要知道,每次我国发射‘神舟’载人飞船满载3人时,只能携带约300千克货物。”庞之浩说。而此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以最小的结构重量达到最大的装货能力,载荷比达到了51%,这项重要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8小时就可安全运抵

  从地面“发货”到太空顺利“签收”,仅耗时约8小时,天舟二号凭借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完成了这一壮举。

  采用标准模式交会对接,从货运飞船进入轨道,再到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整个过程大概需要绕地球飞行30多圈,运行两天多的时间。而采用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只需要绕地球运行4圈,大大减少了耗时。如此一来,载人飞船的快速救援、空间站的应急维修、资源的供给调动都会更加灵活、及时。掌握这项技术的目前只有俄罗斯和中国。

  为了实现快速交会对接,研制团队突破了诸多技术。原本,航天器远距离导引段需要地面干预,如今这项工作完全交由航天器的星上计算机自主运行。

  发射和对接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和撞击,这将给运输物资中的精密仪器带来不小伤害。如何保护这些娇贵的精密仪器,让他们顺利完成太空任务?这就需要采用“软包装”来实现精密仪器的装载、运送。

  为此,研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可控阻尼的控制思路。“这种包装与传统的硬连接不同,它包裹在泡沫或气囊袋里面,再一起固定在货架上,能为装载对象提供一个柔软、高阻尼的分布式系统支撑,从而起到良好的隔离减震效果。”庞之浩表示。

  据了解,我国将于今年9月、10月分别实施天舟三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飞行乘组也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在轨驻留6个月。届时,提前出发的天舟三号会做好保障工作,迎接航天员的到来。(实习生 季天宇 记者 张 晔)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