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造人工晶状体令人“眼前一亮”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造人工晶状体令人“眼前一亮”

来源:科技日报2021-07-28 10: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国产首创的亲水非球面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已于2020年2月获得欧盟认证,并于今年3月10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牵头、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7家医院共同完成的为期4年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的疗效与国外同等进口产品无差异,患者视力均能达到理想效果。

  近日,67岁的知名演员林青霞透露自己做了白内障手术。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2020年中国45岁至89岁的人群患白内障的人数约达1.32亿,该人群中因白内障失明的人数预计达到1332万。

  手术是根治白内障的唯一方法,而人工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必不可少的医疗光学器件,也是眼科领域最主要和产值最高的生物材料。

  7月8日,在第二十一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上,天津世纪康泰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康泰)展示了其研发的国产首创亲水非球面可折叠人工晶状体。该国产人工晶状体新产品的上市,为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

  “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100%患有白内障。”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李筱荣教授介绍,刚出生时,人眼的晶状体清澈透明,因此看东西也特别清楚。由于晶状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随着年龄增长,蛋白质逐渐老化,变得混浊、失去弹性,导致人视物也变得模糊。

  白内障并非老年人专利,外伤、中毒、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病等都可能造成白内障。此外,其他眼科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色素膜炎……都会牵连到晶状体的代谢,导致白内障发生或提前发生。

  “白内障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目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式。”李筱荣介绍,现在白内障手术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通过超声乳化手术取出已经混浊的晶状体,然后植入透明的人工晶状体,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在摘除混浊晶状体后,如果不植入人工晶状体,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屈光不正,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而作为植入性器件,人工晶状体是永久固定在眼睛内部的,不会掉落也无需清洁,患者几乎不会有任何感觉。更重要的是,植入晶状体的部位无排斥性组织,人工晶状体不会像其他植入性材料那样被人体组织排斥,因此可长期使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诊疗消费的升级,人工晶状体的性能、安全性、有效性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如今人工晶状体的迭代进程不断加快。”世纪康泰研发项目经理张明瑞介绍,从光学设计角度,人工晶状体经历了球面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到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发展;在材质上又分为硬质人工晶状体和可折叠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的迭代升级体现在患者身上的直接好处,就是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术后效果也越来越好,并且可以减少后发障。”李筱荣解释,可折叠的人工晶状体可以把晶状体折叠到2—3毫米,这样手术中只需很小的创口,就可以把晶状体植入进去;球面人工晶状体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当瞳孔变大的时候,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不会像球面人工晶状体那样边缘视物会发生畸变,导致视物不真实;功能性人工晶状体则可以针对一些视力问题,比如散光等进行矫正,三焦点、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做到让患者远中近“全程”距离都看清。

  “在材料方面,目前人工晶状体注重选择亲水性材料,亲水性人工晶状体材料柔软、不粘、生物相容性良好,在植入眼内时操作便捷。”李筱荣介绍,具有亲水性的人工晶状体可减少细胞粘连,从而降低后发障的发生,更具生物相容性。

  国产人工晶状体不断提升性能品质

  尽管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成为白内障手术植入的主流,但在中国仍有30%的白内障患者使用硬质人工晶状体,这主要是因为硬质人工晶状体价格更低。但因为其不可折叠,会使得手术切口增大一倍以上,达到6毫米。而剩下的70%的患者使用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目前大多依赖国外进口。

  截至2020年底,国内白内障手术人群已达400万例,但国产人工晶状体的应用占比不到20%。

  李筱荣介绍,之前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垄断,但近几年,新型的国产人工晶状体在质量上已经完全能达到进口水平,在某些参数上甚至优于进口产品。

  此次发布的亲水非球面可折叠人工晶状体,为世纪康泰自主研发的第三款人工晶状体,产品包含7个型号、4种尺寸,涵盖两种襻型,其中镂空襻可折叠人工晶状体为国内首款能实现悬吊功能的产品。

  “相比球面晶状体,这款人工晶状体的非球面设计能提高患者暗光和夜间环境下的视觉能力;零球差设计避免了角膜球差个体差异导致的球差过度矫正,适合所有角膜形状,同时能有效降低晶状体偏心和倾斜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保留角膜正球差,增加了人眼焦深,可改善中间视力,更符合人体工程要求。”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刘永基教授对新产品的光学设计创新之处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比传统的C型襻和L型襻,镂空襻设计性能更加优异。”张明瑞解释,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时,取出浑浊的晶状体后,就会留下一个空囊袋,然后再把人工晶状体装入空囊袋中。镂空襻的设计可以让人工晶状体根据囊袋大小进行调节变化,具有缓冲功能,且在囊袋内稳定性好。如果患者受外伤,或是在手术中囊袋被破坏,那么就可以把晶状体和周边缝合,悬吊固定在这个位置,让人工晶状体更加稳固。

  据了解,这款国产首创的亲水非球面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已于2020年2月获得欧盟认证,并于今年3月10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牵头、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等7家医院共同完成的为期4年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的疗效与国外同等产品无差异,患者视力均能达到理想效果。

  选择人工晶状体并非越贵越好

  “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不是越贵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张明瑞提醒。

  如果只是满足日常看得清,可选择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再另外佩戴一副老花镜即可;如经常看书、看报、玩手机或者开车,但又不想戴眼镜,可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尤其是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一次解决白内障、近视、老花等多种问题,术后无需佩戴眼镜。

  相较于单焦人工晶状体,功能性的人工晶状体费用相对比较昂贵。张明瑞表示,目前国内也在研发功能性的人工晶状体,产品已经在注册检测中。

  此外,有不少患者在白内障手术一两年后,眼睛又看不清楚了。“这就是白内障手术的后发障,是在做白内障手术的时候,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再生。”张明瑞解释,形象一点来说,可以理解为取出浑浊晶体的时候在囊袋的角落里留下了白内障的“种子”,这个种子会发芽再生,使白内障慢慢从晶状体的角落蔓延到中间。针对这个问题,研发团队正在研发的360度直角方边的人工晶状体,可使晶体和后囊之间紧紧贴服,对晶体上皮细胞的移形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后发障的发生。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白内障患者群体,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在白内障手术技术、人工晶状体研发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国产新品的不断研发上市,会让更多国内白内障患者用上质价双优的国产化人工晶状体。”张明瑞表示。(记者 陈 曦)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