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推介疫情防控成果 多项“黑科技”亮相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福建推介疫情防控成果 多项“黑科技”亮相

来源:科技日报2021-08-24 09: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口腔抑菌喷雾“隐形口罩”、智慧消毒测温机器人、全自动检测一体机……8月23日,福建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推介对接活动在榕举办,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情防控核心技术成果,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向省内外推介,促进疫情防控科研成果转化加速落地。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应对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科技攻关组指导,福建省科技厅、福州市政府主办,福建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福州市科技局、厦门市科技局承办。本次活动共征集项目成果49项,组织了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以及省内64家企业参加推介展示与对接。厦门大学、厦门瑶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大学分别与福州公共交通行业相关单位以及福州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现场签订了8项合作协议。

  线上+线下推介前沿抗疫科研成果

  国内首台紫外光催化复合冷链病毒消杀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的国肽民安口腔抑菌喷雾……记者发现,此次参与对接的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充分体现了该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成果,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福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省持续加大疫情科研攻关力度,坚持“疫情急需、短期见效”“先研究,后立项”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发布疫情科研项目申报,开辟科研“绿色通道”。省科技厅第一时间启动实施13项疫情防控技术与产品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带动各设区市、高校启动应急攻关项目124项,进展成效明显。

  特别是针对当前冷链疫情传播态势,该省组织全省优势科研力量,按照物理消杀与化学消杀双管齐下和“边研发、边立项”原则,支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夏科技公司等高校、企业及防疫部门,以“四条路线·5个项目”全力推进冷链物流新冠病毒消杀科研应急攻关,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研究等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已研发出我国首套冷链产品外包装表面病毒的在线紫外光催化复合消杀装备等,并在此次对接会上正式亮相,与众多单位企业进行接洽签约。

  “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还需我们共同宣传、引导。”福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本次推介对接活动集中展示了全省研制的物理消杀病毒的最新产品,希望有需求的用户按要求放心大胆地使用,加快推进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让科技成果惠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产品“疫”齐上阵 织密疫情防控网

  从病毒检测、变异株诊断到大数据管理、人工智能协作,从冷链消杀到公交防疫……“基于‘人、物、环境’同防、加大重点场所和特殊场所防控力度等各类防疫要求,”福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推介对接会的成果基本涵盖了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各种高新技术、产品“疫”齐上阵,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快速精准处理多样本可为疫情防控“争分夺秒”,快速检测设备是疫情防控网格大排查的硬核刚需。福州大学林峻博士与美林美邦(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一站式新型冠状病毒“急”时诊断系统就是一款操作简易、无需专门实验室、检测成本极低、运行过程全封闭保证无交叉感染的全自动医用PCR分析仪。

  据林峻博士介绍,它可以代替人工进行一系列核酸检测的工作,其中包括自动完成液体转移、加热孵育、核酸提取、PCR扩增和实时荧光信号检测等等。主要技术指标为每个测试耗时50分钟左右;与呼吸道常见微生物无交叉反应并且不受呼吸道常用药物干扰等。

  “安可智慧消毒测温机器人”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空气消毒、表面消毒、测温于一体,具备人体感应、自动回桩、构建地图、自动避障等功能,适合常规消毒的大型封闭式和开放式场所,可允许人机安全共处,如医院大厅、会展中心、酒店大堂等,目前已在国内一些机场、高铁站得到应用。

  本次活动中展示的“复配低温消杀剂”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适用于包括冷链食品在内的冷链物品表面病毒有效消杀。该项目已实现成果转化,转化产品已完成备案,为市场推广奠定坚实基础。(谢开飞 高 凌 陈婉平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上海启动新城绿环水脉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