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种智能材料 助衣服颜色实现“七十二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这种智能材料 助衣服颜色实现“七十二变”

来源:科技日报2021-09-22 10: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走近智能纺织材料②

  纺织材料之所以能像“变色龙”一样善变,其奥秘主要来自于机敏变色材料。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诱导变色材料的分子结构产生重排、开环闭环、互变异构等作用,导致分子结构中的共轭体系发生变化,从而在表观上使材料的颜色发生改变。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可根据环境而改变颜色的动植物“伪装高手”。人们在惊叹世界真奇妙的同时,也积极在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努力开发具有“变色”功能的材料。

  与大多数处于研发阶段的变色材料不同,智能变色纺织材料目前应用前景最为广泛,且部分材料已经产业化并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晓光表示,智能变色纺织材料具有独特的智能可逆变色特性,在保持纺织制品基础功能的同时,将功能、时尚等融为一体,深受市场青睐。

  机敏变色材料是纺织品“善变”的奥秘

  “顾名思义,智能变色纺织材料(变色纤维/织物)是一种能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作出响应的智能纺织品。”马晓光介绍,将变色材料添加到纺织材料上,纺织材料的颜色会在受到光源、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刺激后,发生可逆性变化,从而营造出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智能变色纺织材料之所以能像“变色龙”一样善变,其奥秘主要来自于机敏变色材料。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诱导变色材料的分子结构产生重排、开环闭环、互变异构等变化,导致分子结构中的共轭体系发生改变,从而在表观上使材料变换颜色。因机敏变色材料不同,智能变色纺织材料主要可分为光致变色纺织材料和热致变色纺织材料。

  不过,研发制备智能变色纺织材料并不是把机敏变色材料和纺织材料做个简单的1+1=2的加法,将机敏变色材料与纺织材料结合的方法,有夹层法、浸渍法、涂层法、交联法、微胶囊法、填充纤维法、纤维接枝法、成纤法等多种技术路线及相应的加工工艺。

  “纺织品的可逆变色特性取决于机敏变色材料的变色性能。而机敏变色材料的性能又与技术路线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水平有关。”马晓光表示,目前这几种结合方式各有利弊。比如浸渍法是将织物浸渍在由机敏材料制成的分散液中,使机敏材料吸附在织物上。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产品牢度较差、不耐洗,一般仅供一次性使用;填充纤维法是将机敏材料填充到中空纤维之中,再纺织制成智能织物。这种制备方法可保持较高的智能变色效果,但填充工艺复杂、成本高,给实际生产带来一定困难。

  可在多个应用领域“一展身手”

  早在Alexander Wang 2014秋冬系列中,设计师王大仁就将热致变色油墨应用到面料上,结合多种油墨拼色的方法使得面料呈现出由黑色向彩色转变的可逆效果,同时再结合激光切割、编织等手法,使作品成功吸引了观众们的目光。

  “目前智能变色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比如在时装界,特别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国际时装品牌开始尝试将热致变色材料应用于成衣设计中,将智能变色与服装设计相结合。”马晓光介绍。

  “在一般的民用服装领域,我们将智能变色服装同传感器件相结合还能达到情感表达、健康监测等目的。”马晓光举例说,比如设计成可监测耐力及运动员皮肤温度的运动衣,就可以通过衣服颜色的变化实时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疲劳程度。

  此外,变色材料在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比如人体各部位温度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科学家采用液晶类热致变色材料,设计出可对人体温度进行灵敏监测的纺织贴片,用于感染和血液循环变化等的早期检测。

  “进入21世纪,具有热致变色功能的纺织材料还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同时在开发相关变色产业用布、装饰面料、防护服装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马晓光十分看好智能变色纺织品的应用前景。

  大范围产业化尚面临掣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本低、性能优异的机敏变色材料相继被研发出来,有些已实现产业化,促进了机敏变色材料产业链的形成,这对变色智能纺织材料的研发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马晓光介绍,目前我国已逐步完善相关加工技术,和英国、美国以及日本一起成为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变色智能纺织材料的国家。

  “总体来看,智能变色纺织品在国内外还处于研发推广之中。由于机敏变色材料种类及应用技术的限制,大范围产业化还需时日。”马晓光解释,可以产生变色效果的材料有很多种,但适用于纺织基体材料、并可用于制备智能可逆变色纺织品的机敏变色材料,需要变色色谱宽、反应灵敏、具有可逆的快速响应速率;变色体系稳定且不损伤纺织基体;环保、成本低等,因此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小。

  另外,目前的变色材料普遍存在颜色变化范围窄的缺陷,大多在同一冷暖色调内变化,例如从草绿(冷色调)到紫蓝色(冷色调);或仅是在同类色区域内颜色深度发生变化,例如从深蓝色到浅蓝色等。

  “变色色谱能够跨越色调、超出同类色的变色材料很少,而性能优良最终可实际应用的更是罕见。”马晓光认为,颜色变化单一、色谱短缺,极大限制了机敏变色材料的应用及智能变色纺织品的发展。

  因此对于新型变色材料的研发,获得一个全面扩展的变色色谱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研发广域色谱可逆智能变色纺织品所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科研工作者对此也在进行积极探索,比如马晓光课题组,将优化的专用染料与基础变色体系结合,设计、构架了一种热致变色材料与专用染料的复合体系。通过互补原理,这种新型热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可以在不同冷、暖色调之间可逆变化,表现出更宽的颜色变化范围和丰富的热致变色色谱。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课题组又研发出一种能连续变换几种颜色的热致变色体系,实现了对热致变色纺织品变色温度和变色色泽的控制,开发出变色色谱广、色差明显、精度高的新型热致变色纺织品。

  未来发展需精准设计变色性能

  “随着对各类智能纺织材料不断深入的研究,多功能融合的智能变色纺织材料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马晓光举例说,通过将导电织物的电阻加热性能和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性能相结合,可解决热致变色织物颜色被动变化的问题,还可通过对发热织物温度的精确控制,结合热致变色材料的色彩叠加,实现热致变色织物多种颜色的变化;而光热变色织物,则是利用日光响应型加热层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光热转换性能,来实现颜色的调节。

  在不同应用领域,产品对变色性能的需求不同。为了进一步开发智能变色纺织材料,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变色纺织材料的变色性能进行设计。例如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发出多样变色效果的服装,将其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服饰相结合,这样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智能变色纺织品作为高附加值产品,它的发展符合《纺织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加快高功能纺织消费产品、智能纤维及制品等先进纺织制品关键技术的突破’的要求。”马晓光认为,虽然市场前景很好,但是只有在把握好纺织品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兼顾款式设计、色彩变换、面料选择以及舒适性和卫生性等,才能更好地提高智能变色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力。

  陈 曦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