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陆海棉有望“联姻”育新种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陆海棉有望“联姻”育新种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6-10 10:44

  棉花共有4个栽培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是2个四倍体栽培种——陆地棉和海岛棉。让陆地棉和海岛棉“联手”,将海岛棉的优质、抗性基因“引入”到高产陆地棉中,从而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棉花新品种,一直是育种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河北农业大学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马峙英团队率先组装了陆地棉和海岛棉现代品种基因组,破译了海陆种间、陆陆种内基因组结构变异及其规律,揭示了陆地棉大规模种质材料结构变异的遗传效应,为作物重要性状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资源。8月9日,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首次组装陆海现代品种高质量基因组

  陆地棉产量高、适应性强,占全球棉花总产量90%以上;海岛棉产量低、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好,约占全球棉花产量10%。长期以来,育种家在获得多逆境抗性的同时,一直努力通过协同提高产量和品质来培育陆地棉新品种,将海岛棉的优异性状转育到陆地棉中,以进一步改良品质和抗性。

  然而,论文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马峙英告诉《中国科学报》,人们对棉花现代育成品种的基因组信息、现代育种过程中基因组的结构变异仍缺乏深入了解,有关棉花结构变异的遗传效应鲜为人知。

  陆地棉和海岛棉都是由二倍体A基因组和D基因组共同组成的异源四倍体AADD基因组,是由A基因组和D基因组通过自然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而形成。

  马峙英介绍,他们率先组装了陆、海现代品种高质量基因组,并发现上千个棉属新基因。农大棉8号(NDM8)是我国自育陆地棉现代品种,优质高产多抗;Pima90是我国从Pima棉中系选获得的海岛棉新品系,抗病优质,长期用于棉花抗病遗传、QTL定位和基因克隆及分子育种。

  该团队组装的农大棉8号和Pima90两个品种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2.29Gb和2.21Gb,基因组锚定率分别为99.57%和99.75%。他们在农大棉8号中鉴定出80124个基因,其中1499个为预测的新基因;在Pima90中鉴定到79613个基因,其中1267个为预测的新基因。

  破译海陆棉基因组结构变异图谱

  此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棉花性状产生的影响。马峙英告诉《中国科学报》,单核苷酸多态性是一个碱基发生变化,实际上,影响基因表达和功能的还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后者的影响更大。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有碱基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往往是多个碱基同时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对基因的转录翻译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育种家关心的经济性状变化影响比较大。”马峙英说,他们发现了一批影响基因表达的新变异。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王省芬告诉《中国科学报》,为了在陆地棉现代育种中潜在有效地利用海岛棉基因组变异,该团队比对分析了Pima90与农大棉8号基因组。

  他们发现,海岛棉存在高度的基因组多样性:插入和缺失在D亚组上的密度明显高于A亚组;31296个变异—基因对在海岛棉组织中显著特异表达;5815个插入缺失位于5256个基因的外显子区,其中3178个变异影响了基因转录。

  而且,Pima90中编码蔗糖合酶的基因存在小片段的缺失。该基因在纤维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高表达,对海岛棉纤维长度和强度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追踪利用Pima90育成的新材料农大373-9的基因组序列,发现该材料导入了Pima90中编码蔗糖合酶的基因。此外,该材料还获得了来自于Pima90的其他171个外显子区结构变异,表明了海岛棉对陆地棉改良的可行性。

  为了探明陆地棉现代品种的基因组变化,他们又将农大棉8号基因组与早期品种TM-1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农大棉8号存在76568个结构变异,其中28626个结构变异能够在10~1081个重测序种质材料中检测到。与海岛棉类似,农大棉8号基因组的插入和缺失在D亚组上的密度明显高于A亚组。然而,陆地棉基因组的插入和缺失在端粒附近具有偏好性,是染色体其他区域的3.71倍。

  此外,编码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的基因在TM-1中存在1个缺失,影响了抗黄萎病功能。群体样本分析还发现,现代品种较早期品种获得了1128个NDM8型结构变异,反映了现代育种改良进程的选择效应。

  探明陆地棉结构变异遗传效应

  获得了海岛棉和陆地棉的结构变异图谱后,他们又将结构变异对棉花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艳告诉《中国科学报》,为探明基因组结构变异对重要性状的遗传效应,他们对1081份世界各地的陆地棉种质资源深度重测序,以农大棉8号为参考基因组获得了304630个结构变异,结合大规模多环境评价获得的纤维长度、强度、铃重、衣分和黄萎病抗性数据分析,发现了446个与重要性状显著关联的结构变异。

  研究发现,品质性状的结构变异主要位于D亚组,而产量性状的变异主要位于A亚组。在907个与纤维品质、产量相关的基因中,84.23%的基因在纤维不同发育时期表达。

  纤维长度是棉花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据介绍,纤维长度增加1毫米(mm),每吨皮棉售价一般可增加300元左右。在陆地棉Dt11染色体上,有69个结构变异能够使纤维长度显著增加0.71~0.99mm,56个结构变异能够显著增加1.00~1.19mm。如此可使纤维长度从27mm或者28mm级别增至29mm级别。

  此外,黄萎病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他们发现,在陆地棉Dt11染色体的3个结构变异能够使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大大降低,让棉花从感病变为耐病。

  在发现的60个抗黄萎病相关基因中,编码S—去甲乌药碱合成酶的基因GhNCS在抗黄萎病品种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沉默该基因导致抗病性显著增强:可以使NDM8由耐病变为抗病,使棉花品种CCRI8从感病变为耐病。“这证明GhNCS是控制黄萎病抗性的一个重要新基因。”张艳说。

  记者 李晨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埃及一警察局突发大火已致38人受伤

  • 稻香满园 丰收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