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迎战“烤”验 重庆科技特派员送技术到田间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迎战“烤”验 重庆科技特派员送技术到田间

来源:科技日报2022-08-17 09:30

  8月16日,烈日如火,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农科院果树专家张云贵赶到果农贺君丽的果园里,来不及喝口水,就急忙查看果园情况。

  七月以来,重庆市持续高温干旱,日前重庆已将水旱灾害防御升级为Ⅲ级应急响应。为应对高温伏旱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庆市多个部门通过多举措保障供水水源,适时实施人工降水作业等应对高温伏旱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大批科技特派员也奔波在一线,为抗旱保产提供技术支撑。

  升级“土”方法 助力柑橘抵挡烈日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柑橘产区之一,柑橘也是当地农户致富增收的重要农产品。

  在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环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20多亩柑橘基地里,柑橘树因为烈日出现卷叶、日灼等现象。果园负责人贺君丽说,持续的高温暴晒让果园果树叶子已经全部蔫了,之前不少柑橘因为热灼变黄,成了“太阳果”。

  “太阳果也叫日灼果,是柑橘果皮连续在高温下受烈日暴晒产生的生理性病害。”张云贵说,一般这种病害发生在6—9月份,常规方法是搭遮阳网,不过今年重庆热得很突然,高温持续时间长,搭网的方式时间长、成本高,而且搭网后果树密闭温度升高,更影响生长。如何避免柑橘遭受日晒危害,张云贵想到了一个“土方法”——将糯米熬成米糊后,用纸浸湿,覆盖在果子上,帮助果子降温,避免烈日烧灼。

  “我将民间这个土方法进行了改良,针对不同的果子调整了米糊的浓度、纸张的大小、覆盖的范围。”张云贵说,目前来看这个方法很有效,贺君丽的果园7月采取这一方法后,及时地缓解了柑橘果子的烈日暴晒所造成的热灼情况。这一方法成本低,实施方便,江津区科技局已经向当地果农推广这一方法,同时张云贵也计划将这一方法制作成技术指南,推广到重庆其他地区的柑橘果园,减少日晒的危害。

  “之前张老师为我们建设了水肥药一体化系统,不仅可实现精准施肥、打药等日常农事操作,在干旱季节也能发挥灌水抗旱功能。”贺君丽说,通过水肥药一体化系统,水直接滴管进入柑橘树根部,减少地面蒸发,同时配比了张云贵研发的益生菌,为果树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更好地抵御高温干旱的袭击。

  因地制宜 助力农户保产保收

  “有水的地方注意早晚浇水,然后覆盖遮阳网或者作物秸秆或青草遮阳降温,少水的地方喷施抗旱剂,减少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16日上午,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专家、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市级科技特派员罗云米顶着烈日赶到开州区郭家镇和白鹤街道查看蔬菜田间长势和受旱情况,一面接听着合川区种植户打来的电话,一面指导高温干旱下蔬菜地如何抗旱保苗。出现高温干旱以来,罗云米的脚步就没停过,奔波在各个区县指导当地的蔬菜高温抗旱。

  “时间不够用,好多地方去不了,只有电话上指导。”罗云米说,重庆各个区县地理环境不同,蔬菜种植的情况也不一样,如潼南区是重庆的“菜篮子”,蔬菜基地位于河滩,浇水问题不大,高温影响了蔬菜的换季播种,本来应该7月播种萝卜,可以种三季萝卜,但是目前萝卜播种延迟,就需要抢抓夏季阵雨时机抢播抢种。在高山地区,目前处于收获期的加工辣椒,就不仅面临引水困难和山区坡地土层薄、不保水的问题,还面临温度高不结果的问题,因此就需要采取打井取水、喷施抗旱剂、覆盖秸秆和青草等方法,减少水分蒸发和烈日高温危害。

  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市茶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市科技特派员徐泽接到记者电话时,正在永川区茶山竹海云岭公司茶叶基地查看受灾情况,面对被烈日烧焦的茶树叶,她心疼地说,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在旱灾后及时地修建枯枝、增补幼苗、合理施肥,争取明年春茶的丰收。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重庆全市科技特派员2000多名,直接服务745个乡镇、2747个村庄,最近为应对高温伏旱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些科技特派员们奔波在一线,为抗旱保产挥洒着汗水与智慧。(雍 黎)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