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陕西发布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陕西发布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1-13 05:01

  实证石峁进入国家早期形态、初步厘清秦军军阵排列、出土柳公权撰书墓志——

陕西发布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光明日报记者 李洁 张哲浩

  1月12日,陕西省文物局举行“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会上共发布陕西泾阳蒋刘仰韶文化遗址、宝鸡仰韶晚期地面式排房建筑遗址、石峁遗址、太平遗址、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塔儿坡秦墓、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西咸新区北城村十六国北朝墓地、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唐严公贶墓和清平堡遗址等11项重要考古发现,并解读了这些代表性考古成果的价值与意义。

  据了解,2022年全年,陕西完成配合建设工程考古项目约1100余项,发掘古墓葬、灰坑、房址等遗迹1万余处,遗址近6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约5万件(组),还建成开放全国首座考古专题类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

陕西发布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图为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的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实证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陕西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2011年以来,石峁遗址考古工作在探索城址结构、布局以及居址的形态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2022年,在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发现目前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皇城台墓地,这是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实证,也是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收获。

  石峁遗址2022年度的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皇城台上,共发现墓葬20座,包括5座石棺墓、3座小型竖穴土坑墓、12座大型竖穴土坑墓。考古人员根据石棺墓、小型竖穴土坑墓分布散、无规律且有打破大型竖穴土坑墓的现象,认定皇城台高等级墓地所埋葬的是大型竖穴土坑墓,墓中有殉狗或殉人。目前已经确认了墓地的东界、西界,南界、北界还需要进一步发掘。

  裴学松在《石峁文化墓葬初探》中根据葬具、殉人、壁龛三个标准将石峁文化竖穴土坑墓分为四类。皇城台高等级墓地的大型竖穴土坑墓中10座属于一类墓,2座属于二类墓,二类墓与一类墓的区别仅在于未发现壁龛,有且仅有一个殉人。

  皇城台墓地大型竖穴土坑墓的形制、出土器物与韩家圪旦地点、神圪垯梁遗址、寨山遗址的墓葬基本一致。考古人员推断,皇城台高等级墓地年代不早于石峁文化中期,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800年。

  “皇城台墓地为目前石峁城址和石峁文化发现的最高等级墓地,与‘大台基’共同构建起皇城台上‘前宫殿—后墓地’的基本格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邵晶介绍,另外,墓地中南区墓葬具有连排分布和围绕墓葬建有石墙等特征,表明石峁文化高等级墓地已具有成熟的规划意识和墓上建筑,或已形成墓园雏形。墓葬明显的等级差异及殉葬现象也体现了石峁文化中晚期阶级分化与社会复杂化现象。

陕西发布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图为太平遗址出土的陶器器物组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排列规律初步厘清

  2009年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就对面积最大的一号坑进行第三次正式发掘,时间持续了13年之久。目前,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

  “一号坑的木质结构为地栿—立柱—枋木—棚木构成框架式结构,与其他由垫木—地板—立柱—厢板木—棚板木所构成的厢椁式陪葬坑相比技术较为原始,应是陵园中修建较早的一组陪葬坑。”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介绍,同时,这次考古发掘确认了特殊俑的职能,并初步厘清军阵的排列规律。

  在武器装备方面,明确了武器的种类与配属,并清理出俑坑中第一面盾牌。

  此次考古发掘还明确了陶俑的制作程序,陶俑在塑出大型后,待陶俑躯干完全做好并且二次覆细泥,细部雕饰包括铠甲已完成后才粘接双臂。彩绘保护与文物修复也有了新的突破,到目前为止已修复陶俑140余件。

  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墓志出土

  “颜筋柳骨”是书法爱好者非常熟悉的两位唐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柳骨”的柳公权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以骨力劲健见长。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项目建设时,共清理发掘出3座唐墓,其中一座墓葬出土的严公贶墓志就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是此次发掘中的最重要发现。

  该墓平面呈“刀把”形,南北向,墓室被盗,葬具及人骨不存,出土了塔式罐盖、陶半身俑、陶狗、墓志。墓志长76.7厘米、宽77.1厘米、厚14.5厘米,四周线刻十二生肖,兽首人身,每面三个,墓志正面阴刻正书42行,满行45字,共1769字。

  根据墓志内容,墓主为唐通议大夫守左散骑常侍严公贶,冯翊人。墓志中对严公贶生平及其家族世系有详细记述。严公贶父亲为唐中期名臣严震,兄长为严公弼。严公贶的妻子为河东柳氏,是柳公权“从父女弟”即堂妹,先于严公贶四十七年而逝,有七子一女。严公贶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十二月廿五日病逝,享年七十五岁。严公贶逝世后,长子严脩穆请其舅柳公权为严公贶撰、书墓志铭,此时柳公权已71岁。

  柳公权书法名扬天下,以致“当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目前已知柳公权所撰写的墓志墓主有皇室成员、高官、宦官、僧人、亲属。其中柳公权撰文者六方,有《柳愔愔墓志》《柳尊师墓志》《韩复墓志》《内常侍康约言碑》《百丈山法正禅师碑》《李景度碑》,撰并书者三方,有《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碑》《庭掖局令刘荣灿碑》《濮阳大长公主碑》。近年又见柳公权撰韩休曾孙韩孚墓志。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本次发现的严公贶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不仅补充了缺载的严公贶生卒年份、仕宦经历等信息,完善了冯翊严氏家族谱系及其与河东柳氏的姻亲关系,也为研究柳公权书法艺术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光明日报西安1月12日电)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3日 09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海洋公园为大熊猫准备冬日礼物

  • 赴一场雪地版“村超”之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2024-12-24 09:59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12-24 09:58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12-24 09:57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告诉记者:“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2024-12-24 09:48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2024-12-24 09:46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2024-12-23 03:55
生命起源及早期演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2024-12-23 03:55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