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国风“为我所用”是中国动画新百年真“王炸”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让国风“为我所用”是中国动画新百年真“王炸”

来源:文汇报2023-01-13 09:49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联合上线一部短片动画集《中国奇谭》,计划用七周时间更新八个画风各异但又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截至昨天,这部短片集更新了前三集《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图为动画海报。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王彦

  “中国动画已走过的百年里,有很长一段历史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重合。我们不是刻意为之,但确实秉承了上海美影厂老前辈们曾在短片创作上的精神和方法。很荣幸,最终的呈现效果是做了一桩向中国动画百年、向上美影前辈致敬的事。”《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如是说。

  2023年元旦,中国动画开启新百年的第一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联合上线一部短片动画集《中国奇谭》,计划用七周时间更新八个画风各异但又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结果,开片即爆,逢更新必刷屏,它被列入越来越多Z世代乃至80后、70后网民的“追番清单”。截至昨天,这部短片集更新了前三集《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每集不过20来分钟,但B站播放量近7000万,豆瓣超十万人给出9.5的高分。对许多Z世代来说,每周日第一时间追更还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关注。在B站,从追番区到影视区,UP主们纷纷加入解读、解构《中国奇谭》的大军;在微博,拥趸们为它开辟超话,自发绘角色图、制表情包、剪窗花、化仿妆;而上美影旗舰店显示,正版周边已售罄下架,出品方正在紧急加单……

  线上作品火成现象级,线下市场激活中国动画的想象力消费,上海出品的原创精品《中国奇谭》无愧2023年中国动画的第一部爆款。现在,这部短片动画集未完待续,但关于它的出圈秘辛,答案或许可以提前解析一部分。在分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总导演陈廖宇,分集导演於水、胡睿、杨木不约而同提到了“基因”。这里的基因既是具象的内涵:中国动画过去积攒的审美资源、风格资源以及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始终是座值得深挖的富矿,用胡睿的话说,“我们手里有那么好的牌,中国文化中国风自己就是王炸”。基因也指向创作方法论:陈廖宇说,上美影长久以来恪守的创作信条“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包含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发展观,“不要让中国基因、中国特效成为创作的负担,而是要让传统文化、让国风‘为我所用’”。

  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中国奇谭》的后续口碑尚需拭目以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已然揭晓的前三集里收获启示:让国风“为我所用”,才能找寻到开启中国动画新百年的真“王炸”。

  为中式想象力赋予新世代语境

  时间拨回两年多前。彼时,上美影在寻找一种特别的方式,希望以此纪念将在2022年迎来百年诞辰的中国动画。与此同时,长期工作在高校动画教学一线的陈廖宇酝酿着动画短片系列的想法。沟通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以短片集的形式发扬上美影的创新精神和文化积淀。而这次合作的渊源也许可以追溯到更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和陈廖宇曾是同班同学,二人的老师正是经典作品《天书奇谭》的联合导演之一钱运达老先生。

  今天的年轻人爱用网络世代的最高级修辞赞美上美影是“yyds”,殊不知,在陈廖宇这代动画人心里,上美影几乎约等于中国动画的代名词,更代表着具有“中国动画学派”的艺术创作。而这,成了主创团队策划《中国奇谭》的大方向。“中国动画学派究竟是什么,可能见仁见智。就我个人观点,在画风上,中国动画学派可以高度浓缩成‘意境’二字;内容上,中国学派、中国特性却是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陈廖宇说,探讨后,团队将短片主题确定为“奇谭”,“志怪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形象,也是承载着中国人想象力的独有产物。古人的想象力催生出许多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妖’,今天的我们也可以创作新的‘妖’,将个人对心中未知、莫测欲望、人性的另一面外化出来”。

  参与项目的导演不断汇聚,各人想要呈现的奇谭面貌随之丰富起来。

  八个短片里,最先敲定的导演是胡睿,即《鹅鹅鹅》的作者。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他对志怪文化、传统文化有着独到且深入的理解。用本人话说,2000年赴德国学习电影时“最大的消遣就是千里迢迢带去的一套《太平广记》(《续齐谐记》),常读常新,每每被中国古人在戏剧上的现代意识给震惊”。其中《阳羡书生》里的一幕读来更是“后劲”不小。胡睿说,阅读文字时,他便在脑海里勾勒故事中人,“口吐万象、幻中生幻,虽只一方舞台,但人心的变化制造出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人,越读越觉无论从文学还是绘画,祖先都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中国故事当代表达、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基础”。果然,《鹅鹅鹅》上线后,“少即是多”的戏剧表达给了网友“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解构空间。欲望的沦陷、求而不得的怅惘,多少戳中了吾心安处的人们。

  率先和观众见面的《小妖怪的夏天》则是和上世纪“美术片”亲缘最近的故事。无论是提取自《西游记》的世界观背景,还是极具辨识度的唐僧师徒的轮廓,都足以让熟悉中国动画发展史的观众心头一热。但导演於水并不打算讲齐天大圣的故事,转而将主角定位在不名一文的小猪妖身上,“大历史里的小角色、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这是我钟爱的主角”。于是,片里的小猪妖虽是“妖”的设定,内核却与今天的平凡打工人相通。为KPI奔忙,被职场磨平,对家人报喜不报忧,无不直达异乡打工人的百般滋味在心头。

  第三集《林林》讲述狼女林林自我觉醒的历程。生活在林海雪原,林林因孤独而涉足人类世界。为了被人类孩子认同,林林不断背离自己作为狼的身份,最终母亲受到拖累,林林在苦难中迎来“成人礼”。以狼喻人的故事称不上曲折离奇,但此中有深意。初看时,观众大多能接收到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倡导。走进深处,则是一个“寻找认同”的当代寓言。导演杨木说:“就像青少年时期会不自觉地模仿那些很酷的同学,模仿他们的举手投足、说话习惯,身份认同似乎就是成长中的重要一课,但长大后回望,会生出不同的感觉。”

  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内容上,八个故事纵览古今,融汇了传统神话、民间话本、当代叙事、科幻想象,从乡土叙事到唯美爱情,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尽可能地以传统文化和东方哲思拓展着中国动画的表达边界;画风上,八个篇章包含剪纸、素描、水墨、二维、三维等多种风格,缔造“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的沉浸式体验,以中国古韵之美演绎现代文娱生活新时尚。陈廖宇说,上美影缔造的中国动画学派,就是善于向传统借智慧,奠定了深厚的学养根基。面对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藏,《中国奇谭》当然要汲取个中精华,方能更好地推动具有中国特性的动画“破土出圈”。

  但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远去的历史、静止的符号,以创新思维、时代观照才能赋予其新活力。于《中国奇谭》,动画集虽以“妖”为主角,但它言古人之未言,为中式想象力赋予新世代的语境;它也善于向生活索要灵感,撷取现实场景中的只言片语以触动心弦、激发共鸣,进而用雄奇想象营造出“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浓厚在场感、真实感。难怪年轻人留言感慨:“有的人在看故事,有的人在照镜子。”

  当代电影工业为东方美学做辅助

  开播之初,“中国版爱死机”的类比传来。陈廖宇回应称,并没想过对标《爱、死亡和机器人》,“如果一定要找寻共同处,那就是都由风格各异的短片构成,都在探索动画的极限”。于《中国奇谭》,创作者们从不避谈对国际级技术的追求,“因为那是电影工业的标杆”,他们警惕的只是过度炫技,“所有当代的电影工业都是为了讲好故事,凸显东方哲学、东方美学做好辅助”。

  《中国奇谭》里不仅有《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这类采用现代数码作画的作品,也有作品探寻传统动画在当今电影工业环境的应用,比如剪纸动画《小满》和定格动画《玉兔》。定格动画、剪纸动画,都曾是上美影的看家本领,但也都走到了“古董”的边缘。由于每帧画面都需要手绘,这类动画投入大、周期长,与电影工业化不断推新的当下市场格格不入。正因此,此番召回定格和剪纸两门隶属东方美学的动画手艺,越发显得《中国奇谭》弥足珍贵。

  即便运用CG技术的《林林》,也并未摒弃中国动画的传统风格,去过度追求一种照相式、素描式的真实。杨木告诉记者,以CG成片,从某种角度是半命题式的,因为《中国奇谭》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呈现画风与故事的多样性。“但我们想突破三维的既定框架,做三维与水墨意境的融合。既保留水墨风的留白韵味,又保留CG动画在细节和透视层面的优势。”换言之,三维是写实的,水墨是写意的,两种画风看似两相矛盾。导演在实验中,找到了突围路径,“我们提取古人绘画中的思维方式、他们对美的理解,运用到片中,表现出的就是低饱和、灰调色彩,勾勒远山时的散点透视,以及光线处理上抹去了修饰性的灯光等”,让两种画风在求同存异中美美与共。

  而绘画之外,《林林》里的配乐更彰显了“古为今用”的理念。狼女变身的段落,编曲马久越用箫和中阮编织古老基调,从25份敦煌莫高窟的拓印谱上找寻音程关系,制造出穿越千年岁月悠悠的声音。词则师法楚辞,“白山黑水,濯我红心;林下含芝,授汝长生;不见来路,胡不归去”,这段唱词在古风悠扬里,借今天的5.1声道技术荡开神话和寓言的想象。

  几位导演都提到,整个创作过程中,上美影的艺委会始终是《中国奇谭》的坚强后盾。包括钱运达、常光希甚至前不久过世的严定宪在内,上美影老先生们给了后生晚辈莫大的鼓励。“前辈们说得最多的话是:你们可以做得更极致些、更大胆些。”胡睿记得,当他收到老先生一笔一画写下的建议时,那感觉“学动画的孩子回到家了”。不单单因为那些建议的撰写者曾经创作过《大闹天宫》《天书奇谭》《没头脑和不高兴》等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动画,更因为老先生们身上闪耀着的开拓精神,让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晚辈对于“拓新”更加笃定。

  1922年,由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被认为是中国动画的开端,由此开启了历经百年的创作发展历程。中国百年动画历史上,上美影所创立的“中国动画学派”,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独立自主的艺术探索之路,制作出《小蝌蚪找妈妈》《神笔》《大闹天宫》《金色海螺》《葫芦兄弟》《天书奇谭》等大量优秀中国美术动画片,引起世界瞩目。

  “奇、趣、美,始终深深烙印在我心里。”胡睿说,他们这代动画人会用很长一段时间来行践这三个字。“奇不是丑和怪,而是新奇,超乎别人的阅读经验;趣是有真趣味,而非无厘的取笑、低级的杂耍;美,得供大家欣赏,不能是血腥的、光怪陆离的。”它们看似容易,但能激发一个创作者很多的思考与能量。

  “‘中国小妖怪’的故事绝不会止步于八集。”这两天正在参加上海两会的市人大代表,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透露,《中国奇谭》已在筹备第二季;作为上影“十四五”精品内容战略与大IP开发战略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中国奇谭》将打造的是一个IP宇宙,每一个短片都会根据自己的特性,拥有不同的IP发展规划。中国动画新百年,刚刚拉开大幕。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