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今天,一起听航天员刘洋的“家国心声”| 科学留声机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今天,一起听航天员刘洋的“家国心声”| 科学留声机

来源:光明网2023-03-08 18:05

  【编者按】听科学家声音、读科学家故事、悟科学家精神,今日,光明网科普事业部全新推出科学文化音频栏目——《科学留声机》,首期节目讲述航天员刘洋的追梦故事,一起聆听这位巾帼英雄的“家国心声”。

  

天宫就是我们在太空的家

  “天宫就是我们在太空的家,很温馨,很舒适。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刚才您听到的,是2012年刘洋从太空返回地球之后说的一段话,她是中国的第一位女航天员。大家也感受到,她的语气特别活泼、亲切,就像她说的那样,天宫是我们在太空的家,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今天,一起听航天员刘洋的“家国心声”| 科学留声机

2012年6月15日,“神九”发射前一天的下午,刘洋、景海鹏、刘旺穿着蓝色航天员服装第一次正式对外亮相。

  刘洋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父亲善良正直、母亲质朴勤劳,从小带她长大的外婆与人为善,处处替别人着想。她人生的第一课堂,是这个普通而温馨的家庭。她也由此拥有了认真做事的态度和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2009年6月,经过层层筛选,刘洋来到中国航天员中心,成为一名预备航天员。刘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知性美,温文尔雅。经历两年与世隔绝的航天密闭性训练,刘洋实现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

  终于,在2012年,经过两年高强度训练,刘洋被选为神舟九号任务03号主份航天员。刘洋,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妇女能顶半边天,她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

 

  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

  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段原声:

  “真的是,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啊!回到祖国的怀抱,很踏实,很安心!见到亲人同胞,很激动,很亲切!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今天,一起听航天员刘洋的“家国心声”| 科学留声机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刘洋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再次上天,这一晃,就是10年。

  完成神舟九号任务之后的十年里,刘洋曾在记者采访时说:“十年间我读书深造,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我静心学习训练,为任务做充分的准备;我走进学校走上讲台,撒下种子播下希望;我成为了幸福的母亲,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升空,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完成对接,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入天和核心舱。刘洋,又入选了!

  相比于神州九号,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需要在轨驻留6个月,完成3次出舱活动,安装和调试空间站设施设备,开展一系列实验试验工作。网友开玩笑说他们是“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

 

  天上的“大家”,自己的“小家”

  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在天上工作的刘洋,在家里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天上,时时想念着自己的“小家”。

  “我有的时候,特别想孩子的时候,我就会不停地写日记。我每次望向地球的时候,我都会在想,他们现在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在想妈妈啊?我知道,在那某一盏温暖明亮的灯光背后,他们俩就在里面,正在欢快的打打闹闹、做游戏,正在和爸爸说:‘快看,那颗最亮的星,就是妈妈刚刚飞过去。’”

今天,一起听航天员刘洋的“家国心声”| 科学留声机

刘洋的一对儿女

  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刘洋讲了一个特别感人的小故事:10月6号是刘洋的生日,那天她在天上,但她其实已经忘了。地面工作人员让她到仪器前准备双向视频,刘洋惊讶地发现视频间里摆满了鲜花、气球还有很大的生日蛋糕。爱人手捧鲜花,孩子为自己唱生日歌,唱《星星与玫瑰》,唱《妈妈我爱你》,那个时候,她忍不住留下了泪水。

 

  46亿年与100万年,在太空过生日的意义

  更加惊喜的是,刘洋的爱人说:“我们给你准备了礼物。”一开始刘洋以为,这是爱人在逗她开心,她都上了太空,怎么能收到来自地球的礼物呢?没想到,过了几天,地面人员告诉刘洋,节日包里有一个小包包里面是你的东西。刘洋打开,是家人和朋友写的贺卡,还有爱人送的一条小小的珍珠项链……

  “我爱人他在卡片上就写,他说首先祝我们任务圆满成功,安全返回,他说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而人类不过才存在了不到100万年,他说能在太空过生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今天,一起听航天员刘洋的“家国心声”| 科学留声机

刘洋接受采访

  今天是妇女节,航天员刘洋让我们见证了一位伟大女性创造历史的伟大时刻,也让我们感受到女性的温暖力量。最后祝愿所有女性节日快乐,致敬每一个了不起的“她”!

 

监   制

战     钊

策    划

林佳欣 焦子原

编    导

焦 子 原

播    音

林 佳 欣

制   作

刘 紫 墨

出     品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上海启动新城绿环水脉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