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3-09 10:11

  图①: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万家庄街道五洲村,骑行爱好者在油菜花田边道路上骑行。

  何红福摄(人民视觉)

  图②: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镇石家庄村千亩樱桃花迎春绽放,吸引游人踏青赏花,享受春光。

  冉创昌摄(人民视觉)

  图③: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翩跹起舞,姿态万千。

  黄娴、韩贤普摄影报道

  底图: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爽岛水库,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如诗如画。

  何华文摄(人民视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如何继续推进绿色发展,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

  “生态兴则文明兴”

  在人类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要走出一条新路。

  “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认为,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历史和现实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说,“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让百姓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胜认为:“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过程中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今年,十四届全国政协新设置了“环境资源界”界别。来自此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新明表示,此次调整体现了我们坚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决心,体现了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壮志,也体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大国担当。

  “成效最显著的十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此,不少代表委员感触颇深,纷纷讲起亲眼所见的绿色实践成果。

  “新时代十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内江市市长李丹介绍,内江市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沱江的中游,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环保重任。近年来,沱江流域(内江段)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喜人,沱江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达近20年最好水平。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引来桃花水母、红嘴鸥等珍稀水生生物和候鸟频频现身,获得群众点赞。

  “近十年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正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转变成引领者、倡导者。”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蔡睿向记者讲述了辽宁省阜新市瞄准“双碳”目标实现转型的案例。“过去,阜新被称为‘煤电之城’。而今,在‘减碳’方面,当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速发展风电、光伏等产业,新能源发电量超过社会用电量,实现了由传统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的转变。在‘固碳’方面,我们防沙、治沙,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贵州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国人大代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教授邱宁宏表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深切体验了绿色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基层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意义。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基层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以前一遇到病虫害,大家就想着打农药。但现在,大家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措并举防治病虫害,就算使用农药,也会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产品。”邱宁宏说,“好山好水好空气孕育了有机辣椒、茶叶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如今这些已成为遵义市的特色名片,受到消费者欢迎。”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今年工作重点之一。不少代表委员围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建议完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他说,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但也存在生态补偿专项立法供给不足、生态补偿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专门立法,完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认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她建议,创新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精准破解农业减排固碳中的技术瓶颈;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在全国创建一批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基地;建立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加快智能化信息化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智民建议,利用“光伏+治沙”模式来治理北京风沙源地,“光伏治沙在青海、内蒙古等地已进行了有效探索。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增加北京及周边地区清洁能源供给,促进农村农业增产增收,巩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当前,我国制造业绿色化步伐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绿色产业正在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董事长张乃文说,制造业绿色转型还需政策进一步支持,建议结合制造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与此同时,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运输、储存、使用、回收等全过程,加快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

  记者 李 贞 廖睿灵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 上海启动新城绿环水脉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春节刚过,江西省第一季度新开工的1234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的工程随即公布。江西全面掀起开工热潮——省级层面今年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共达3558个,总投资4.5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2023-03-21 06:3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2023-03-21 09:48
近年来,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2023-03-21 09:46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重任。
2023-03-21 06:45
这是3月3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花舟翅桐。谭运洪说,此次发现不仅为我国植物增添了新成员,也是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我国被首次记录。下一步,保护区还将针对大花舟翅桐的种群分布、生境质量、保护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2023-03-20 09:3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18日在京启动202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其间公布了“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2023-03-20 07:25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研究人员还在发生“偏离期待”的情况后,马上人工刺激通往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回路,结果成功驱使了大鼠去克服困难。
2023-03-20 09:35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绘制出了果蝇幼虫脑部的完整连接组,即包含所有神经元及其连接状况的线路图。
2023-03-20 09:42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2023-03-20 09:51
该研究精细刻画了活跃、重复的快速射电暴,构建统一图景,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发现”,为最终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奠定了观测基础。浙江大学邱建荣团队、之江实验室谭德志团队、上海理工大学顾敏团队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形成的新机制。
2023-03-20 09:52
中西部地区具有土地、绿电资源丰富,气温较东部低,数据与算力中心成本较低等优势,应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抓新机、加快发展。
2023-03-20 07:40
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注。
2023-03-20 09:5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5日在北京举行了工作会谈。会后,王志刚与李家超共同出席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签署仪式并致辞。
2023-03-19 08:19
16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国家电网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2023-03-1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