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担当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担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3-28 04:40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作者:胡玲芝、廖志坤(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吉首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19年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和鲜明特征,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所起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这就必然对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于一体的高校提出新要求。高校应当及时回应时代的呼唤,担负起服务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历史责任。

  担负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

  创新型人才成熟在实践、成功在实践。但毋庸置疑,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可以说,高校不仅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是进入创新型国家之后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更是高校发展的历史机遇,高校要有这种主体意识和历史自觉。

  钱学森在2005年曾有“中国大学未能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模式办学”的时代之叹。十多年过去了,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有了很大改观,有力支撑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但钱学森提及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等学校能否深刻把握创新型国家发展对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能否深刻审视自己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经验与不足,能否准确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突破口,担负起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不仅是高校自身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时代课题。

  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正确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效果。多年来,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更重视平均用力,因材施教难以落到实处。在“灌输”还是“激发”上,我们更习惯按“标准答案”去塑造学生,“不愤不启”的教育原则难以得到较好运用。在培养“知识应用型人才”还是“知识创新型人才”上,我们更倾向于延续知识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才培养范式提出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我们在观念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把创新教育等同于实践、等同于创新课程者有之,把创新教育等同于创新知识传授和创新技能培养者有之,一讲创新能力培养就忽视人文课程教学者有之,一重视创新就把培养对象泛化到整个高等教育对象者有之。

  其实,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一定条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处理好“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呵护激发受教育者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感和想象力。换言之,创新型人才培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追求。就其内在逻辑而言,创新型人才的成就本质上是一个教育者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就其价值追求而言,创新型人才培养追求的就是受教育者好奇心、创造潜力的适时表达、爆发和转化,转化成能够改变世界和人们生活的创新成果。从这个意义上,以个性发展和知识创新为特征的创新教育,必然比传统教育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分层性、交叉性、开放性、实践性,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经过多年的演进,我国高等教育早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体系。诸多“双一流”大学业已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其他高校则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结构总体上符合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实际,没有必要做大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承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不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实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众所周知,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一段时间以来也呈现出趋同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并不特别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事实上,这些学校的办学传统、行业背景、学校文化、学科专业设置以及校友的社会分布都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背后的学校特色、个性其实都非常鲜明。这正是各个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需要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深层次理由。世界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也给我们以这种启示。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名校,但是他们的做法都各不相同。哈佛大学厚植创新根基,柏林工业大学把出色科研用于培养学生,卡内基梅隆大学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培育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做法都是他们顶层设计的产物,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做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需要考虑学科专业设计、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文化环境营造、实践教学深化、教育评价引领等多个方面,但却不能平均用力,没有重点,没有提纲挈领的抓手。既要借鉴他人的经验,遵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性要求,更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凸显学校的独特性,切忌千人一面,拔苗助长。

  涵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

  良好的学术生态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肥田沃土。大学文化过于实用和功利,不利于自由探索的科学精神的生成和学术理性的成长,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如此,还会助长精致利己主义风气的养成和虚浮之气的潜滋暗长。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这样的学术生态首先是以服务“国之大者”为宗旨构建的学术生态,师生有爱国报国强国之志,学校有关注国计民生的悠长传统。其次是以倡导自由探索学术精神为内核的学术生态,在这样的环境里,尊重知识尊重真理、追求真知追求卓越蔚然成风。再次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学术生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渗透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后是以开放融入为动力的学术生态,教与学都能延伸到地方、企业、社区,延伸到校外,甚至海内外,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创新兴趣、形成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找到可为之献身的真问题大问题。环境之助不可谓之不大,但是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的形成却并非易事,需要高校的领导者和师生员工一起,一代一代地去悉心呵护,精心涵育。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28日 15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