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北斗应用为行业赋能

来源:人民日报2023-04-04 09:11

  春耕时节,荆楚大地,一台台装有北斗终端的农机在沃野上驰骋。“有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帮助,今年春耕更轻松了!”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官庄湖农场田湖分场杨榜队农机手张明宝说,有了安装北斗终端的农机,他一个人就可以播种、开沟几百亩地。

  不仅仅是农机服务。从江汉平原到武陵山脉,从森林巡护到铁路勘察,在湖北,北斗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

  农业场景应用——

  农机有指导 耕种更精确

  近日,在钟祥市春季农机化大培训现场,播种机正自动规划路线。“这台播种机安装了北斗终端后,可以自行作业,我们省心又省力。”张明宝看着眼前这台智能化播种机,连连感叹。

  和张明宝一样兴奋的,还有荆门市掇刀区康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马洲。在播种机的驾驶室里,马洲指着显示屏上播种机的行进路线介绍:“此时,掇刀区农机北斗信息中心的监控大屏就显示着农机作业的情况,技术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调度这些装有北斗终端的农机。”

  一旁,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涛拿着笔记本,不时记录着农机手反馈的问题。他和团队通过北斗科技应用为智慧农业提供了多套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对装有北斗终端系统的农机不断进行调试。用户增多以后,更要加快产品研发和迭代。”

  “以前农忙时,很多农民不会用农机,熟练的农机手也不好找。现在农机装上了北斗导航终端,田块大小、作业路线,点击屏幕就能轻松获得,解决了农忙时的不少问题。”马洲说。

  2016年起,荆门市率先在湖北省开展北斗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试点,在掇刀区建成全省首家股份制“北斗+农机”信息调度中心,并探索建立了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农机部门、移动公司、金融机构等部门参与的“1+N”北斗应用模式。目前,荆门市的北斗应用已覆盖农机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无人机植保、机械收获、秸秆收集处理、粮食烘干等农机作业的六大环节。荆门还建有3家农机北斗信息中心,涵盖农机合作社571家,安装北斗监测终端5910台,累计服务面积达1409.8万亩。

  勘察领域应用——

  定位精度高 观测数据准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武陵山脉深处,两辆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看着车窗外层层叠叠的大山,费亮陷入了沉思。“在千沟万壑里搞铁路勘察,我们都很熟练了,可要在这里建一个高精度测量控制网,还是有些挑战。”

  费亮是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勘察院数智化所总工程师,为了完成此次任务,他和团队携带了12台北斗地基接收机与4台星基接收机,希望用这些北斗应用终端为铁路建设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服务。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费亮和团队抵达了沿江高铁规划施工现场。一行人勘察了许久,最后决定将北斗星地一体化基准站建在附近村民房顶。钻孔、固定、浇筑、安装、通电……随着绿灯闪起,北斗星地一体化基准站成功运行。

  传统铁路勘察,需要沿着线路每隔一定距离布设控制点,从而建立起该铁路的测量控制网,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布点难度大,控制点稀疏,且网络通信信号差、数据传输困难,这种测量控制网难以快速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且无法重复使用,成本高。为此,费亮和团队研究了基于北斗的星地一体化增强定位技术,可提供动态定位精度优于2厘米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建立了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铁路工程精密控制测量体系,突破了铁路工程传统测量模式。

  “利用北斗建立的测量网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无需坐标转换,即采即用,复用性强,降低了测量误差逐级传播的不利影响。”费亮说,有了北斗星地一体化增强定位技术,即使没有网络信号,只要看得到天空,勘察人员就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

  目前,长赣铁路、滁宁城际铁路、杭衢铁路等铁路沿线布设了多个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搭建了4套独立完整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服务器实现观测数据的实时监测、网络回传与快速解算,勘察人员可以做到实时厘米级、事后毫米级的铁路工程测量。”费亮说。

  巡护工作应用——

  全天候守护 高效又便捷

  一场春雨过后,神农架林区浓雾重重,山林之间,王敏背着双肩巡护包,一路向前。

  “虽然现在看不清方向,但不管走到哪里,我的位置都会被即时发送到几十公里外的信息化指挥中心。”王敏拿起一个手机大小的“北斗巡护终端”介绍。

  王敏是神农架国家公园官门山管护中心巡护员,除了雨雪天气,他每月至少要在野外巡护10天。为了让巡护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巡护全覆盖,神农架国家公园要求巡护员的任意两次野外巡护线路不能完全重叠。“如果仅仅靠经验去巡护,我有可能走重复的路。”王敏说,现在“北斗巡护终端”能帮助自己准确定位。

  除了能准确定位,“北斗巡护终端”还可以向指挥中心发送图文资料。“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用‘北斗巡护终端’传输测量到的植物数据,还可以用它拍摄动植物照片,第一时间传回指挥中心。”说着说着,王敏停在一棵银杏树前,他一手拿着“北斗巡护终端”,另一只手轻点终端屏幕,拍好照片后,又将刚观测到的数据一一录入:“树高约18米,胸径60厘米,萌芽期……”很快,王敏完成了对古树的巡护工作。

  在神农架,像官门山这样的片区共有33个,而像王敏这样的巡护人员有160余名,分布在18支巡护队。“我们为所有的巡护员每人配发了一台‘北斗巡护终端’,不仅让巡护工作更高效,当遇到森林火灾、病虫害、地质灾害等突发情况时,我们也能快速掌握,并及时处理。”神农架林区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李强说,目前,依靠北斗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神农架林区资源的管护已经实现全面信息化,森林资源也得到全天候守护。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介绍,湖北是北斗产业的重要产业应用聚集地之一,“在湖北,北斗产业相关企业已达730余家,每年培养数千名相关领域专业人才。”

  北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与拓展,湖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荆楚大地上变成现实,未来,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强化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有效衔接,扩大北斗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规模化应用,带动湖北北斗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记者 田豆豆 李 霞 吴 君)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旅游热 祖国山河美

  • 建设巅峰气象观测网络 揭示极高海拔区气候变化特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