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岭南地下有“宝珠”

来源:科技日报2023-05-26 09:36

  坐上快速运转的轨道车,深入昏暗幽深的斜井。身旁的石壁上滴淌下点点水珠,眼前的车窗内浮现出闪烁明灯。五分钟后,轨道车终于到达了终点——一座深藏地下700米的“城”。而这“城”中最为宝贵的,是一台犹如宝珠般的巨大球形仪器——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

  5月22日,岭南大地万木葱茏。记者跟随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等组成的院士专家团队,走近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了解这座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最新进展。

  花落江门非偶然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粒子中的一种,主要诞生于粒子物理或核物理过程。“中微子就好比研究天体和地球内部的探针,对于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斜井外,江门中微子实验总工程师马骁妍生动地介绍。

  中微子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只参与非常微弱的弱相互作用,且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因此,中微子的数量虽然非常多,却极难捕获。研究中微子,对装置的位置、技术和建设水平等有着很高的要求。

  “我们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成功发现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测量中微子的质量顺序。”轨道车旁,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表示,“实验装置的建设正是为此目标而生。”

  核电站的运行是典型的核物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广东省江门市毗邻阳江核电站和台山核电站,在中微子的密度和数量上具有极大的优势。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测,中微子实验装置最终选择落户江门。

  攻坚克难曙光现

  轨道车并不慢,可下斜井却用了超过五分钟。“江门中微子科学装置在地下700米深处,斜井轨道也有数千米长。”马骁妍解释道,“这是为了更好地减少宇宙射线对于实验的干扰。”

  走下轨道车,进入位于地下中心的实验厅,一台硕大的球体装置出现在眼前。“这正是中心探测器,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核心之一。”马骁妍说。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由中心探测器、反符合探测器、水池等部分组成。马骁妍充满期待地描述着建成后的实验装置:“中心探测器的有机玻璃球内部将加满2万吨液体闪烁体(以下简称液闪),其洁净度要求极高,2万吨液闪中最多允许有0.008克灰尘总量,而外部将布满3.5万吨高纯水。整体看起来如同一颗水中的巨蛋。”

  目前,实验装置已完成地面建筑、地下建筑的斜井、竖井和地下实验大厅的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土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探测器的建设也已经完成了一大半,预计今年年底能基本完工。明年起,我们将开始灌装液体的工作。”站在巨大的中心探测器旁,王贻芳表示。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本就困难,在地下700米深处进行建设更是难上加难。“不良地质条件曾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马骁妍表示,“但在不懈努力和广东省的鼎力支持下,实验装置研制面临的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均已攻克,我们还是一路顺利走到了今天。”

  助研促产裨益显

  返回地面的路上,研究人员激动地分享起他们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尺寸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顺利完成高性能液闪的中试研究;完成35.4米直径有机玻璃球、40.1米直径的不锈钢网架等探测器关键部件的设计和研制,并实现了批量生产……

  参观之后,丁肇中高度评价了目前实验装置的建设成果。“目前建设所取得的进展,是难以想象的,是前所未见的。”他表示,“期望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在未来大获成功,为人类了解物质微观的基本结构和拓展对宇宙的认识作出贡献。”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作为我国第二代中微子实验装置,其建设对于多学科的基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能够很好地推动我国的基础研究。”王贻芳说,“在我看来,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案,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勘测、设计与建设,也是一个产学研广泛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不仅促进了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也带动了我国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白春礼说。(李诏宇)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空之眼瞰湛江:向海而兴 向海图强

  • 集大原高铁跨京包铁路连续梁转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