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数字技术防伪,靠谱!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用数字技术防伪,靠谱!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6-05 09:22

  通过“物理+技术+运营”三位一体的图书防伪溯源体系,为出版机构的每一本图书赋予唯一的身份信息;采用区块链、二维码、缩微图文、揭起留底等多重防伪技术,为地区特色茶叶品牌提供保护;基于“一物一码”技术,为保健品企业的多品类商品加贴刮开式防伪标签,搭建成熟的数字化防伪平台……这些防伪溯源技术方案,有效融合了先进的信息防伪技术和物理防伪技术,在防伪力度、查验便捷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表现突出。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扫码即可溯源

  购买食盐时,您是否注意过包装袋上有特别的标志?将带有激光全息防伪功能的食盐标志和具有追溯功能的二维码印刷在一起,放在食盐产品外包装上,就形成了合格食盐的“身份证”。据介绍,最新版的标志采用了纳米级全息光学动态图像、高精准定位洗铝套印和溯源等先进防伪技术,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准确辨别食盐真伪、追溯生产流通情况。

  近年来,中国盐业协会建立了全国食盐电子防伪追溯平台,要求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将每一袋食盐的信息进行采集,并上传至全国平台确保互联互通。通过食盐标码合一标志这个载体,食盐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可全程追溯,真正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同样入选了2023年度“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的,还有量子云码(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为九牧卫浴提供的防伪溯源系统。

  具体来看,每个厨卫产品都配有“量子云码+涂层随机验证”防伪标签。其中,“量子云码”运用物联网编码标识技术,单个码点直径仅30-40微米,极难被复制。更重要的是,码图破损超过90%仍可高效识读,即使被恶意破坏,仍能从残留的“量子云码”中读取信息,进行产品鉴伪和溯源。

  “一物一码”保证品质

  与上述两个案例类似,此次发布的十大优秀案例涵盖食品、乳制品、汽车零配件、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与民生息息相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价值越来越被关注。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动起“歪心思”。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利润率高的产品,常成为被假冒侵权的对象。不明产地大米声称是五常大米、普通奶粉外包装仿造知名品牌以假乱真、回收名酒旧瓶装上假酒售卖……如今,这些造假冒充名牌的手段在防伪溯源技术面前已无所遁形。

  业内人士认为,每个企业各具特色的防伪标识、“一物一码”等,较好规范了市场上基本的产品竞争秩序。目前,产品防伪已经成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年生产防伪标识3600多亿枚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防伪企业有1200余家,每年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每年生产防伪标识3600多亿枚,广泛应用于烟酒、食盐、农产品、食品、医药用品、农资、婴幼儿用品、化妆品、皮革制品、服装、电子电器、汽车零配件、建材家居等众多行业,涉及几十万个品牌和企业。

  近年来,各种新的防伪技术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品防伪、票证防伪等领域,推动了防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防伪行业与新兴技术加速相融。

  例如,许多企业已经将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应用到防伪产品中,除了为客户提供防伪保护外,还提供精准营销。有一种基于“一物一码”的新型智慧营销模型,在防伪查询的基础上,还能精准识别客户群体并进行引流,为企业提供包括积分商城兑换、互动营销游戏、促销返红包、信息收集等多种营销方法。

  专家表示,相关防伪企业拓展溯源信息管理、营销管理等功能,在为品牌提供防伪保障的同时,也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叶子)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