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能源汽车如何与数字经济同频共振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如何与数字经济同频共振

来源:光明网2023-06-19 14:55

  新能源汽车作为拉动汽车产业甚至是工业发展最强有力的引擎之一,其数字化进程的快慢、好坏反映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深度融合的成效。如何依托数字化技术助推新能源汽车展示推广,让数字化、科技化与新能源汽车完美契合、深度融合是每个汽车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如何与数字经济同频共振

  6月17—18日,一场新能源汽车与数字化的精彩约会在北京首钢园上演,活动用全息技术、3D裸眼技术等技术接口,构建了一个由虚拟和真实相结合而成的未来世界,向社会和消费者呈现了一场来自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都市生态。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认为,活动为社会打造了一个数字经济和新能源汽车有机融合的样板典范,在呈现当下数字经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实践应用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数字经济、元宇宙与新能源汽车结合的无限可能,让用户与品牌、用户与用户、产品与科技之间碰撞出无数火花。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数字化和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两个途径,而新能源汽车恰恰又是数字化和绿色化最核心的载体。可以说,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具有在经济复苏中的核心地位和价值,更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性指标,甚至是一个新时代的代表,一个转折的大符号。

  在新的竞争格局之下,数字化在汽车的生产、交易、营销等各环节的应用逐步深入,为汽车行业数字化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李万里表示,汽车之家打造的这场活动关于未来的活动,融合数字经济与新能源汽车元素,从未开、交互、链接等多个角度,为数字经济提供参考案例。

  用数字化的影音呈现梦想。在这里,有极其炫酷的大型裸眼3D秀,它融合了光、影、音、实时交互等多重手段,展示着互联网最前端的变革。通过裸眼3D技术,人们无须借助3D眼镜也能瞬间进入震撼的梦幻世界,探索未来汽车生活的无限可能,充分感受来自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生态,深刻理解最前沿的未来科技将如何再造人类生活方式。

  用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交互。在这里,可以用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科技互动体验,感受AR创造的全新实景体验。用数字化为实体赋能,代入驾驶的第一视角,突破次元壁让人身临其境。

  用数字化的模式链接信息。在新能源空间站中,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厂商可以通过新能源空间站展示新能源汽车,上百款车型通过同比例全息方式呈现在用户眼前,还可以穿透面板、打散结构、细节对比。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让用户切实体验到虚拟与现实的连接,打破时空,梦想成真,让人惊叹数字技术的魔力。

  李万里认为,这样一场充满科技技术含量及想象力的大秀,是一场新能源汽车与数字化的精彩约会。让我们看到了数字经济是如何赋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也能看到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生态是怎样的场景,让人产生了对未来数字经济和新能源融合愿景的向往。

  数字化带给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化空间可能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新能源汽车又是数字化最好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迎接数字化赋能的发展机遇与巨大助力,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引领全球发展。(永文)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