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2023年第一期国传·论道科技传播跨界沙龙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报告厅举办。围绕“生成式AI与智能传播新图景”议题,七位来自相关领域的学界、业界和媒体嘉宾进行主题式研讨、互动式交流。
沙龙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彭兰,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系主任杨晓冬,央视网事业群副总经理费有文,腾讯研究院高级顾问冯宏声,百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余欢等嘉宾出席沙龙。
陈锐表示,科技传播旨在让科技创造价值。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立足于时代高度、历史深度、国际广度、文明尺度、科学态度、情感温度和价值丰度上推进科技传播,希望在未来成为科学精神传播的主阵地、技术成果传播的先发地和创新文化的首善地。
周勇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再是未来的概念,而是现实的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非常需要开放式跨界交流平台。本次沙龙为学界与业界搭建了桥梁,促使业界重新审视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重新定义科技传播。
主题式研讨环节,彭兰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内容将在生产、分发和消费全环节发生新变化。冯宏声指出,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及应用能够实现价值增值,并将与人工智能共创未来。赵子忠期望生成式人工智能形成会集数据、模型、算力于一体的科技生态,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余欢以“大模型的风起云涌”为主题,指出人工智能的可规模化复制是跨越性进步。杨晓冬立足生产式人工智能时代,反思未来科技,指出GAI带来的生产力鸿沟、价值观挑战与决策风险都值得警惕与思考。费有文分享了央视网的AIGC业务探索,AI相关产品不仅丰富传播内容的生产、分发与消费模式,更全面赋能智慧媒体建设。
互动式交流环节,嘉宾们认为人工智能在人际传播中的未来应用需要重视制度层面的约束,也要关注传统人际交往的维护。国际传播品牌建设中的科技传播前沿走向与主流媒体价值立场也值得关注。嘉宾提出应重视新时代科技传播人才的培养与全社会崇尚科学氛围的营造,并倡导以科学走向公众的方式提高社会整体科学素养、增强人类社会福祉。
“科技传播跨界沙龙”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办,是中心系列活动,每期沙龙围绕一个科技传播相关主题,邀请来自政府、媒体、高校、企业等机构从事科技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专家和行业领军人员,针对科学技术与创新文化传播、科技传播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科技传播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等领域进行跨界研讨。2023年系列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