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吉林白城:盐碱滩的“色彩四重奏”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吉林白城:盐碱滩的“色彩四重奏”

来源:新华网2023-09-21 17:33

  新华社长春9月21日电 题:吉林白城:盐碱滩的“色彩四重奏”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李双溪、周万鹏

  禾海稻浪秋风起,又是一年好收成。吉林西部白城市,地处苏打盐碱地典型分布区,发展曾因地受困。面对治理盐碱地这一全球性难题,白城通过改土、引水、育种、增技等措施,让白色的盐碱滩“变”出黑色的庄稼土、绿色的生态链、金色的丰收图,形成“色彩四重奏”。近10年来,白城新增耕地30多万亩,连夺9年全省水稻产量第一市,为东北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持续贡献“白城力量”。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英台村稻田 无人机航拍照片(2023年9月8日)。 新华社记者周万鹏 摄

  黑土“冒”出来 盐碱滩变成丰产田

  临近秋分,镇赉县嘎什根乡稻田一望无垠。水稻进入完熟期,再过10多天将迎来收割。记者拨开稻秆,寻根看到的是肥沃的黑土。很难想象,这足够根系生长的20多厘米黑土耕层下面,是白花花的盐碱土。

  盐的失水性,碱的腐蚀性,构成了盐碱土难长作物的基本属性。如何让白色的盐碱土“沉”下去,让黑色的庄稼土“冒”出来,使土壤重构后变得适合作物生长,是白城改良盐碱地的着眼点。

  以水定地,实现藏粮于地。“通过引水入渠,用水冲刷减轻盐渍化,使土壤积累出耕层。”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巍介绍,近10多年来,河湖连通等工程的相继推进,使曾经十年九旱的白城逐渐形成江河泡沼互济的水网,使依托水资源改土种地成为现实。

  以地适种,实现藏粮于技。从20世纪80年代末改良pH值的“马粪调酸法”至今,白城改土手段层出不穷,仅在大安就汇集了脱硫石膏复合、磷酸铝等多种改良技术,每到秋收季还会同城竞技。

  在吉林硅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验室,副总经理董要东向记者演示,烧杯中注水的盐碱土中放入适量有机硅功能肥,水和土迅速分离。“功能肥能让泥土沉降,帮秧苗快速扎根成活。经过测算,每亩盐碱地稻田产量可达500公斤。”他说。

  候鸟飞过来 盐碱滩滋育生态圈

  白城所处松嫩平原西部,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白城还是全球90%以上白鹤每年迁徙的必经地。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土地资源取予失衡、林草资源缺乏保护,白城土地沙化以每年0.8%的速度递增,后来连年缩水,连白鹤喜食的藨草也越来越少,使候鸟经停数量骤减。

  稻田也被认为是天然湿地,让白城滋育出人鸟和谐共生的生态圈。记者在镇赉县建平乡丽华家庭农场采访时,稻田里突然飞出一只东方白鹳。农场主毛印华说,近些年在盐碱地发展蟹稻共养等有机农业的农民越来越多,还吸引了鸟类翔集。“再过半个月就能看到白鹤飞过。”他说。

  从“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对比照片可以看出,昔年画面中的处处白斑,已蜕变为如今的成片绿块。白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范非介绍,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农业发展与生态涵养相得益彰,背后还有“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相结合的科技赋能。

  “既要滋育生态,也要产好粮食。”范非说,近年来,吉林省农科院培育出的吉粳816、吉粳117,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培育出的东稻4号、中科发5号等,都成了白城的主推水稻品种,使多产粮、产好粮与好生态形成互动。

  生态持续向好的白城,今年预计实现粮食增产近7亿斤,为吉林省2030年粮食综合能力达1000亿斤的目标增添了底气。

  项目旺起来 盐碱滩丰富产业链

  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的实践之路上,白城并不拘泥于基础作物,且逐渐丰富产业链,让更多项目在盐碱滩上旺起来。

  秋阳之下,洮南市黑水镇友好村的辣椒更显红润。“再过几天,红源辣椒就能采收出售了。”村民李洪波说,辣椒适种于轻度盐碱地,每公顷产6万斤,20公顷能收入150万元以上。

  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利用玉米生产氨基酸的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每日消耗玉米近5000吨。遍布各县市的肉牛、生猪养殖屠宰项目,也正通过产业链条融合转换,实现了“秸秆变肉、粮食变肉”。

  在可开发利用空间有限的盐碱地块,一批新兴产业项目陆续上线:洮北区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内,铅碳电池生产等绿电储能项目已投入运营,通榆县已实现风机制造全产业链条的覆盖。

  “色彩四重奏”也催生出特色文旅项目。连日来,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游客如织。“忙过丰收季,就是冬捕季,这些年白城生态旅游的名声越来越响。我们得好好准备接待,让外地游客感受这片盐碱地是如何变美、鱼是如何变肥的。”大安鱼馆老板陈国军说。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雨后迎晚霞

  • 台风“韦帕”在广东江门登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