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给中国苹果装上中国“芯”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给中国苹果装上中国“芯”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12-26 09:45

  “居然有这么好吃的苹果!”这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聚丰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文庆第一次邂逅“秦脆”时,发出的感叹。

  2019年,赵文庆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洛川苹果试验站参观学习,“秦脆”又脆又甜的口感让他难忘。他当即决定,把自家果园的60多亩红富士全部挖掉改种“秦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错:果园的收益连年增加,今年,每亩收入达到了8万至10万元。

  赵文庆认准的“秦脆”,是由西农洛川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锋旺团队于2016年审定的苹果新品种,是今年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的苹果品种之一。目前,该品种已在陕西、甘肃、山西等地推广近30万亩。

  近年来,西农在苹果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种源创新、肥水高效利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黄土高原尤其是革命老区实现了果香、民富、产业强。

  仅以马锋旺团队为例,已审定的苹果新品种就有10个。其中,“秦玉”“秦霞”等5个品种为今年审定,它们的成熟期、颜色各不相同,且抗逆性强、品质好,有利于促进我国苹果品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与“秦脆”一起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苹果品种的,还有西农白水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政阳团队的“瑞雪”。“给中国苹果装上中国‘芯’,填补中国苹果品种、品牌在世界上的空白”是赵政阳的目标。近年来,赵政阳团队陆续选育出的“瑞阳”“瑞雪”“瑞香红”等苹果新品种,已在全国推广40万亩,增加效益5.13亿元。

  近日,一场围绕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洛川苹果试验站进行,马锋旺同团队师生交流工作进展,谋划下一步发展。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政府部门、企业和果农代表参加,听取意见,了解诉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拥有560亩果园的任志强,是陕西轩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自2015年建园起,他就常到洛川苹果试验站参观学习,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在专家帮助下,他的果园当年成活率95%以上,亩产也逐年增加,去年收入300多万元,今年预计将达450多万元。

  挖掘潜力做实校地合作,一直是西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苏家险村的西农苹果示范基地里,杨福增教授团队研制的六臂苹果采摘机器人,正在进行苹果采摘试验。“相较于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六臂机器人的采摘效率更高,还增加了夜间作业功能。”杨福增告诉记者,团队将继续优化、完善苹果采摘机器人,尽快让科研机变成商品机,解决农机“卡脖子”问题。

  2012年以来,西农助推延安苹果面积由285.3万亩发展到331.7万亩,产量由260万吨增加到400.5万吨,鲜果产值由76.6亿元增长到219.1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由5250元增加到9688.6元,延安成为中国及世界重要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今年,西农又与延安续签校地合作协议,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站就是校地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年5月,西农“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团队师生奔赴延安,围绕土壤贫瘠、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展开研究,探索实施果园油菜绿肥还田等技术。

  “下一步,我们将在品种选育推广、现代栽培模式、品质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助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红苹果继续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金苹果’。”马锋旺说。

  王学锋 付文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