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说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数说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来源:人民日报2024-05-15 10:09

  图①:乌东德水电站。

  三峡集团供图

  图②:白鹤滩水电站。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摄

  图③:溪洛渡水电站。

  曾三东摄(影像中国)

  图④:向家坝水电站。

  吴 鑫摄(影像中国)

  图⑤:三峡水电站。

  郑 坤摄(影像中国)

  图⑥:葛洲坝水利枢纽。

  王 耿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三峡集团

  浩荡长江,汇聚大川、穿行长峡,蕴含丰富的水能、航运、淡水等资源。

  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大型水电站,沿长江干流自上而下排列,构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跨越1800多公里,水位落差超900米,总计110台水轮发电机组接续运转,浩浩江水带来滚滚绿电。

  不久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在6座梯级水电站部署完毕,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工业大脑”基本建成,水电站运营效率、运行安全可靠性大幅提升。

  6座梯级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8亿吨。同时,梯级水库协同配合,航运保畅、水资源保障、生态保护等效益综合释放。

  7169.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

  “1滴水发6次电”,六库联调让“绿色引擎”更强劲

  深邃峡谷间的白鹤滩水电站,最大坝高289米的混凝土双曲拱坝揽入奔腾江水。从200多米高飞泻而下的水流,推动水轮发电机组转轮转动,机组每转动一圈便可发电约150千瓦时。

  白鹤滩水电站的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力运行。长江电力白鹤滩电厂运行部副主任王斌说:“运行人员24小时值守,传感器实时收集数据,运行指标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自动预警。”

  “发电机组就像一个靠水力转动的陀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原副主任康永林介绍,每分钟111转的速度下,立于其上的硬币纹丝不动,运行期间各轴承摆度均小于0.1毫米……“机组总体布置、电磁设计、主要大部件制造等关键技术先后取得重要创新成果,见证了中国水电在装备制造、设计安装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2年12月,白鹤滩水电站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从白鹤滩回望,这条清洁能源走廊见证了我国水电技术的一次次突破。

  竣工于上世纪80年代的葛洲坝,水轮发电机组单机最大容量17万千瓦。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电站攻克了70万千瓦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随后开工建设的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相继突破77万、80万、85万千瓦。

  升级不是简单的加法,每一次的研发技术难度系数都呈几何级增长。单机容量迈向百万千瓦级,离不开一系列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实现了水力设计、发电机通风、机组总体设计等全产业链升级。“百万千瓦级机组的水头冲击力更大、转速更快、承压更高,三峡集团牵头大型钢企,研制出800兆帕级高强蜗壳钢板,摆脱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三峡集团机电技术中心副主任李海军举例道。

  6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强能源保供底气,其中5座成为“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站。

  “长江水依次经过6座水电站,相当于1滴水发6次电。”康永林算了一笔细账:1立方米水通过三峡水电站可生产绿电0.25千瓦时;六库联调实现发电乘数效应,发电量可达2千瓦时,效率提升到8倍。

  “流域巨型电站群的运营调度涉及‘水、机、电’多个环节,规模巨大、时空多变、跨区跨网、结构复杂。梯级水电站同时承担峰荷和基荷,对水电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长江电力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汤正阳说。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赋能智能运维、智能检修、智慧调度、智能决策等全业务场景,全面提升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助力水电站数字化建设。

  768公里深水库区航道

  释放“黄金水道黄金效益”,助力长江货运量保持领先

  三峡大坝,双线五级船闸坐落左岸。2023年船闸安全运行超1.1万闸次,过船超4.2万艘次——上万次开启约900吨的人字门、千吨巨轮攀爬113米的水位落差,如何安全高效运行?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连续级数最多、水头最高、运行条件最复杂的内河船闸,在运行中,我们建立机制、确保航运畅通。”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枢纽管理部副主任杨化说,为确保各类建筑设备安全可靠,三峡船闸会定期实施计划性停航检修。4月5日,三峡北线船闸2024年计划性停航检修圆满结束,这是自2012年开始计划性停航检修以来工期最长、任务最重、工序衔接协调难度最大的一次停航检修。16家单位、800余人参与,45天内主要完成了三峡船闸工控系统升级改造、12扇人字门和12扇反弧门检修、9套油缸更换等,进一步提升了船闸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船过三峡,不仅能“爬楼梯”,还能“坐电梯”。船闸右侧,是三峡升船机。杨化介绍,高10米、水深3.5米的承船厢,可容纳一艘3000吨级船舶,只需10分钟就能将其升至近40层楼的高度。今年1至4月,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超4140万吨,升船机安全运行1685厢次,过机货运量超196万吨,同比增长127.73%。

  向家坝升船机是继三峡升船机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二座巨型升船机,2023年全年载货量较上年增加15.51%;葛洲坝船闸通航40多年来,日均运行闸次数由8闸次提升到49闸次。三峡集团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峡、向家坝、葛洲坝水利枢纽促进了长江航运和沿江经济发展,助力长江货运量持续稳居世界内河第一位。

  6座梯级水电站形成768公里深水库区航道,长江通航条件稳步改善。

  一段段险滩急流变成水上通途。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至宜昌航道维护水深从2.9米提高到3.5米至4.5米,船舶吨位从1000吨级提高至5000吨级,坝址至重庆之间的109处滩险、34处单行控制河段、12处需绞滩通行的航段得以消除,“自古川江不夜航”成为历史。

  一座座港口由小到大再到强。重庆境内长江航道上,形成多个5000吨级以上深水码头。湖北宜昌、重庆涪陵和万州等三峡库区港口蓬勃发展。长江水运能耗低、运能大、成本低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释放“黄金水道黄金效益”。

  总库容919亿立方米

  形成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为供水、补水、生态调度提供支撑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959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36%。其中,这条清洁能源走廊,形成总库容919亿立方米的梯级水库群和战略性淡水资源库。

  供水补水作用效益显著。长江电力三峡梯调副总工程师李鹏介绍:“我们合理统筹调蓄计划和能源保供要求,为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发挥提供了保障。”

  生态调度持续开展。鱼类资源是衡量河流健康的重要指标,水库有序增加下泄流量,制造河段水位缓涨过程,可为鱼类自然繁殖营造条件。2023年是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全部纳入生态调度范围的第二年,相关单位先后协调组织开展叠梁门分层取水水温调节、“基荷发电”促产粘沉性卵鱼类繁殖、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等3类12次生态调度试验,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成为一条生态保护走廊。

  生态调度范围不断扩大。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调度对象从促进鱼类繁殖扩展到分层取水水温调节、防治水华、库区排沙减淤、抑制沉水植物过度繁殖等多种对象,调度水库从三峡水库拓展到金沙江、雅砻江、汉江等流域梯级水库,有力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综合效益的全面发挥,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为长江流域防洪安全、航运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强支撑,将持续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王 浩)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28日晚,2025中国・E-TOWN电竞节超级冠军杯开幕式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北京亦庄”)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举行。
2025-11-28 20:51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