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这份报纸,讲的就是咱们的事!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技人物 > 正文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这份报纸,讲的就是咱们的事!

来源:光明日报2024-05-23 10:14

   【我与光明日报】

  父亲吴文俊,最喜读《光明日报》。这份喜爱有多深?约莫自1974年起,至2017年他驾鹤仙逝,这40多年间,他每日必读!

   父亲曾与我说过:“这份报纸,讲的是知识分子的事,就是咱们的事,我一定要看的!”

   他看重《光明日报》,坚持自己掏钱订阅。

  自我读高中起,这份重任就交给我了。每年11月秋风起时,我就揣紧衣服,拿上父亲给的订报费,走去中关村黄庄邮局订《光明日报》。

   后来,这成了家里的惯例,一到点儿,不必父亲提醒,我自会去办妥当。

   如今,父亲仙逝7年了!想起他时,我总能清晰记起这个情景——

  每天早晨,父亲和母亲吃完煮鸡蛋、燕麦片这样简单的早餐,再各来一块无糖冰淇淋,然后依照他们的老习惯,将茶叶泡进暖水瓶里。

  这样,就一切齐备了。父亲便坐在沙发上,看报纸!那时候,母亲已经做了眼部手术,视力衰退,她就静静坐在沙发上,等父亲读得津津有味,兴之所至,来与她分享!

   回顾父亲的一生,他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光明日报》都有报道和关注,这份情缘颇深!

   1980年4月,《光明日报》报道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父亲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这篇报道记述,1980年4月12日下午,当讨论吴文俊入党的支部大会,一致通过接受这位为祖国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老科学家入党的时候,吴文俊百感交集。他说:“我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抚今追昔,深深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祖国带来光明和繁荣。入党,是我多年的心愿,这个夙愿现在实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决心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我能感觉到,在他心里始终对国家和人民怀有感恩之心,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回报。

  父亲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于1919年出生于上海,193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46年与陈省身先生结识,开始拓扑学的研究。1948年10月,他考上中法交换生,去法国深造。1949年,在法国完成《论球丛空间结构的示性类》的博士论文,论文于1952年单行本发表。1950年,他与Thom合作发表关于流形上Stiefel-Whitney示性类的论文,后通称为吴类与吴公式。

  就在研究蒸蒸日上时,1951年8月,父亲却选择回到祖国。有人问过,为什么要回国?父亲说:“不应该问一个人为什么回国,而应该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在他心里,学有所成之后,回国是自然而然的事。

  父亲希望能以所学尽可能回报祖国和人民,他热衷于数学普及推广,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数学,加入数学研究。“数学事业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为此,父亲常在《光明日报》上刊发普及数学知识和思想的文章,并以此为荣,而且往往大获好评。1978年4月14日,父亲在《光明日报》刊登《数学的抽象与数学的应用》一文不久,一位中学老师写了读者来信称“这样的文章很长知识”。这位来自陕西安康县茨沟中学的赖言一老师盛赞该文,“真是别开生面,大长知识。我如获至宝,读了又读”。

  父亲历来关注数学的基础教育,曾提过诸多有益建议。2000年讨论初中课程改革时,有人说几何定理都已经能用机器证明了,何必还要为难孩子们?父亲严肃地说:“几何机械证明是科研课题,中学要培养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这是教育课题,不能混为一谈。”他出席了教育部的数学新课标座谈会进行表态,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他说这就好比养孩子,有了汽车难道孩子就可以不学走路了?

  关心、指导青年一代,是父亲多年坚持的一件事。他曾说:“我们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我应当怎样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呢?我想,只有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我就希望我们的数学研究事业能够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父亲这一辈子,“大多数的事情都马马虎虎地过去了,省下来的时间用来专心研究,觉得特别有意思!”

   2011年夏,光明日报记者采访父亲,在报道里写道:“一台电视、一组沙发、一张饭桌、四面白墙,这就是吴文俊院士的家。”

  的确如此,对父亲而言,物质生活是可以归到“马马虎虎”那一类的。只有数学,是他心之所系。他曾说过:“数学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一旦上了道就恋恋不舍,不由自主地去爱好,不肯丢掉,从而从低级走向高级。”

  这位记者还问父亲:“您心里放得下数学吗?”平日爱笑的父亲,敛起了笑容,说:“我当然放不下,我老师去世的前一天还在钻研学问,有句话说‘鞠躬尽瘁,到死方休’!”

   放不下数学的父亲,也要“休息”了!2017年5月7日,清晨7时许,父亲离开了我们。

  《光明日报》在1版对父亲这位多年的“挚友”致以哀思。我始终记得这篇报道里所写:“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先生逝世,享年98岁。今日5版特别推出纪念缅怀吴文俊先生的专版,通过先生后辈、学人同事和记者的笔触,追忆吴文俊先生求知、为学、做事、待人的难忘故事,揭示他为中国数学复兴、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一生的心路历程,探讨他学术自信与谦逊为人的品格带给当下中国学界的反思与启示。”

  父亲虽然离开了,但我想,他一定希望他生前最爱的学科——数学,人才辈出,希望数学界的青年人才,能与他最喜欢的报纸——《光明日报》,情缘永续!

   (作者:吴天骄,记者詹媛采访整理)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沪港高铁动卧列车准备就绪

  • 西藏:拉萨举办第二届锅庄舞大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