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完善基础研究机制 筑牢科技创新根基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完善基础研究机制 筑牢科技创新根基

来源:科技日报2024-07-10 09:08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当前,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关键突破口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夯实根基 多元投入机制不断完善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决定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和厚度,在实现科技现代化中具有战略性作用。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必须加强基础研究;而加强基础研究,增加经费投入是关键。

  6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从2018年的1090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212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从5.5%升至6.6%。

  多位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表示,基础研究经费的持续增长,让他们看到了国家加强基础研究的决心,未来他们将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向难而行、迎难而上,为实现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超过90%来自政府财政,经费来源亟须向多元化转变。

  为此,6年来,党和国家致力于夯实根基,不断完善基础研究的多元投入机制,将“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写进了政策和法条,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已经有一些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主动通过设立研发基金、组建创新联合体、资助高校和研究机构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基础研究中来。

  比如,2018年11月,科学探索奖设立,这是一项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旨在助力中青年科学家心无旁骛地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空白区”;2022年4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发布,腾讯计划10年内投入100亿元,旨在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2024年3月,小米公益基金会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偿捐赠1亿元,用于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支持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

  随着投入的持续攀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23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2位。

  建章立制 创新引擎动力持续释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

  在这种背景下,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除了持续增加经费投入,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持续推动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是进一步释放创新引擎动力、保障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6年来,党和国家持续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出系列政策举措。

  为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2020年,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从优化原始创新环境、强化国家科技计划原创导向、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方法手段、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服务等7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紧接着,科技部等六部门又共同制定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从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化项目管理改革、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完善支持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系列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指明方向。

  这些文件的出台,让科研人员对基础研究发展充满信心。有科研人员称,我国基础研究迎来高质量发展期,未来将有更多研究人员在打牢地基上下苦功夫、硬功夫。

  同时,在这些文件的统筹规划下,国家各项计划也在关系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的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系统部署,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瞄准前沿 重大原创成果接连涌现

  6月2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迎来有史以来最年轻得主。他就是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

  量子霍尔效应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量子霍尔效应家族里,有一个神秘的家族成员——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即不需要外加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却迟迟没有被人发现。

  薛其坤等人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代表性原创成果之一。得益于投入增加和制度保障,6年来,我国高质量基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引用排名前千分之一的世界热点论文占全球总量的41.7%,高被引论文占27.3%。

  在量子科技领域,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17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创造远距离传输新纪录。

  在生命科学领域,我国在克隆猴、脑认知和脑疾病机理、干细胞等研究方向跻身世界前沿,开启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新时代。

  在物质科学领域,我国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磁约束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新型二维材料创制等方向实现国际引领。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三重简并费米子,首次实现原子级石墨烯可控折叠。

  在空间科学领域,“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

  ……

  这是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6年,是中国科技创新非凡的6年。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面向未来,我们相信,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定能瞄准科技前沿,甘坐“冷板凳”,扎根基础研究,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记者 陆成宽)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熊猫搬新“家” 我国再添一座大熊猫基地

  • 第138届广交会闭幕 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2025-11-05 04:2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复杂三维潜穴系统,
2025-11-03 05:05
秋水长天间,太湖正激荡起智能时代的万千涟漪。日前,以“万物智联,无尽前沿”为主题的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一场关于万物智联的对话就此展开——人工智能如大脑般睿智思考,物联网似躯体般敏捷连接,当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奔赴,万物就有了“感知”,人类正迎来一个全新智能时代。
2025-11-03 05:05
秋冬之际,正是候鸟迁徙之时。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从我们头顶飞过的候鸟,比以前更多了!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达505.9万只,创最高纪录。
2025-11-03 05:05
HPV疫苗自2025年11月10日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可以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
2025-10-31 10:16
近日,飓风“梅利莎”横扫加勒比地区,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地区最猛烈的飓风之一。
2025-10-3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