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静下心来钻研,持续激发创新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静下心来钻研,持续激发创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7-23 02:55

  【教育评价改革进行时④】 

  【记者调查】

静下心来钻研,持续激发创新

——北京大学探索建立学术创新成果综合评价机制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 嫱

  论文发表周期长,研究成果短期产出难,试错机会有限……种种因素,让许多博士研究生在求学治学路上犯了难。而片面强调论文发表的评价模式,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传统评价模式忽视了学术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致使不少学生盲目追求论文发表速度,却牺牲了论文质量以及自身的综合研究能力提升。

  为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北京大学探索建立了学术创新成果综合评价机制。为此,记者走进北大调研。

静下心来钻研,持续激发创新

  正值暑期,首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新华社发

  以过程评价缓解毕业压力

  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才能顺利毕业,这是当前研究生完成学业的普遍要求。对此,北大数学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焦宇翔却有另一番经历和体悟:“我们学院并不以发论文的数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更关注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深度。这种评价机制减轻了我的学业压力,因为我知道,只要研究工作有价值,即使最终并未发表论文,我依然可以顺利毕业。”

  “做研究可能几个月都没有新产出,这很常见。”北大智能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张博航告诉记者:“量化评价的取消,让我们有了更多试错机会。”张博航最初选择的研究选题遇到困难,因为不再担心“发论文”的时间要求,他及时更换了研究选题。现在,他关于图神经网络领域表达能力的研究进展顺利,相关成果获得机器学习国际会议ICLR2023年杰出论文奖。

  2012年起,北大逐步改革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评价方式,诸多院系陆续取消了对论文发表的硬性要求,建设实验系统、建立理论模型、获得发明专利、写作学年论文等,都成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博士研究生培养标准的降低。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肖云峰介绍,学校开展博士生年度审核,考查学生每一学年的创新成果,考查内容包括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研究、专著撰写等多个方面。此举既可以鼓励学生潜心治学、攻坚克难,也提示他们合理规划好每一学年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这表明评价从目标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有助于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

  以提高学术质量、激发研究潜力为目标

  自攻读硕士学位起,北大中文系博士后、2019级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高树伟就开始探究《永乐大典》流传、编纂、体例、辑佚等基础问题。经过数年积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历史研究》《文史》等权威期刊,毕业论文被评为2023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系里不鼓励学生着急发表论文,文科领域隐形的工作量较大,思考一个问题需花很长时间,最好在想法比较系统完整后再落笔。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持续阅读、长时间思考。”得益于学校和院系的支持,高树伟有了充足时间专注于研究。

  不将发表论文作为唯一标准,并不等于论文不再重要。肖云峰表示,改革评价体系是为了给学生充分的研究空间,以厚基础为导向,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并催生更为卓越和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可以沉淀下来,实现更大突破。”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届博士毕业生冯禹昊感触颇深,“毕业压力的缓解并没有使我松懈,反而让我更加专注地投入科研中。”在读期间,他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最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发表论文,填补了国家尺度森林碳收支模式研究的空白。

  “过去的评价体系可能会固化、限制学生的研究方向。现在,我们更敢于去挑战高难度课题。”焦宇翔说。

  以综合评价机制引领学术成长

  工作坊是以专题研讨、教授指导、学术讲座为主的学术活动,北大经济学院已将参加该活动列入评价体系中。该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卢国军介绍,学院规定博士研究生每学年需参与20次以上工作坊活动。“我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与学者面对面交流,获取宝贵的指导建议。”在校期间,他的学术成果陆续发表于国内顶尖期刊。

  “学院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这推动了我们与国内外学术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帮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实验设计。”北大口腔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蔡鑫嘉表示。经过近三年潜心研究,蔡鑫嘉建立了首个精准评估口腔白斑癌变风险的CNAscore模型。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鹏介绍,实行综合评价机制以来,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获得专利和科研奖励等数量均有显著增长。“综合评价机制不仅有效推进了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更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潜能,为培养拔尖创新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23日 13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孟连:“国牛”迎来丰收季

  • “龙马”奔腾踏九霄——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大量“首秀”“首展”亮眼。
2024-10-30 18:40
走进玉门风电场“风电长廊”展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展品,详细介绍了全球风电、中国风电、甘肃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4-10-30 09:15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关键洋流的减缓可能会在本世纪末使预计的北极变暖幅度下降约2摄氏度。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缓还可能引发其他气候异常,例如可能导致热带辐合带的变化。
2024-10-30 09:14
据了解,目前定位于高端、个性的冰箱,多使用智能玻璃面板,而中低价冰箱仍有不少是传统面板。
2024-10-30 09:14
汽车后市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化技术的赋能,正逐步实现服务的升级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专业、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2024-10-30 09:13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质态特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合体,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驱动科技革命实现从孤岛走向连接、从初级走向高阶、从工具走向价值的全面升级,展现出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能级。
2024-10-30 04: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2024-10-30 04:00
步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院区,一座长白山微观沙盘十分抢眼。
2024-10-29 10:08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是壮大“科普之翼”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将推动优秀科普人才持续涌现,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提供强劲动力。
2024-10-29 10:08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已于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不仅要执行空间站任务,未来也将执行载人登月任务。
2024-10-29 09:30
由中国航发完全自主研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900千瓦级涡桨发动机AEP100,于日前成功配装全球最大无人运输机——白鲸航线W5000大型无人运输机。
2024-10-29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0-29 03:40
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65.3(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0%,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024-10-28 09:21
该项目研究团队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等单位组成。
2024-10-28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许春鹏、研究员王博和研究员张海春,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教授陈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余逸伦等合作,以古蝉为研究对象开展综合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2024-10-28 03:30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孙强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周易冬:乳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固有因素和可控因素。
2024-10-28 09:23
与秋燥引起的皮肤干燥相比,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皮肤干燥更为持久且难以改善,有时还会出现瘙痒、脱屑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关节畸形。
2024-10-28 09:20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