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静下心来钻研,持续激发创新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静下心来钻研,持续激发创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7-23 02:55

  【教育评价改革进行时④】 

  【记者调查】

静下心来钻研,持续激发创新

——北京大学探索建立学术创新成果综合评价机制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 嫱

  论文发表周期长,研究成果短期产出难,试错机会有限……种种因素,让许多博士研究生在求学治学路上犯了难。而片面强调论文发表的评价模式,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传统评价模式忽视了学术评价的全面性和多样性,致使不少学生盲目追求论文发表速度,却牺牲了论文质量以及自身的综合研究能力提升。

  为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北京大学探索建立了学术创新成果综合评价机制。为此,记者走进北大调研。

静下心来钻研,持续激发创新

  正值暑期,首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新华社发

  以过程评价缓解毕业压力

  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才能顺利毕业,这是当前研究生完成学业的普遍要求。对此,北大数学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焦宇翔却有另一番经历和体悟:“我们学院并不以发论文的数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更关注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深度。这种评价机制减轻了我的学业压力,因为我知道,只要研究工作有价值,即使最终并未发表论文,我依然可以顺利毕业。”

  “做研究可能几个月都没有新产出,这很常见。”北大智能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张博航告诉记者:“量化评价的取消,让我们有了更多试错机会。”张博航最初选择的研究选题遇到困难,因为不再担心“发论文”的时间要求,他及时更换了研究选题。现在,他关于图神经网络领域表达能力的研究进展顺利,相关成果获得机器学习国际会议ICLR2023年杰出论文奖。

  2012年起,北大逐步改革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评价方式,诸多院系陆续取消了对论文发表的硬性要求,建设实验系统、建立理论模型、获得发明专利、写作学年论文等,都成为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博士研究生培养标准的降低。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肖云峰介绍,学校开展博士生年度审核,考查学生每一学年的创新成果,考查内容包括参加学术会议、课题研究、专著撰写等多个方面。此举既可以鼓励学生潜心治学、攻坚克难,也提示他们合理规划好每一学年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这表明评价从目标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有助于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

  以提高学术质量、激发研究潜力为目标

  自攻读硕士学位起,北大中文系博士后、2019级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高树伟就开始探究《永乐大典》流传、编纂、体例、辑佚等基础问题。经过数年积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历史研究》《文史》等权威期刊,毕业论文被评为2023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系里不鼓励学生着急发表论文,文科领域隐形的工作量较大,思考一个问题需花很长时间,最好在想法比较系统完整后再落笔。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持续阅读、长时间思考。”得益于学校和院系的支持,高树伟有了充足时间专注于研究。

  不将发表论文作为唯一标准,并不等于论文不再重要。肖云峰表示,改革评价体系是为了给学生充分的研究空间,以厚基础为导向,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并催生更为卓越和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可以沉淀下来,实现更大突破。”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届博士毕业生冯禹昊感触颇深,“毕业压力的缓解并没有使我松懈,反而让我更加专注地投入科研中。”在读期间,他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最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发表论文,填补了国家尺度森林碳收支模式研究的空白。

  “过去的评价体系可能会固化、限制学生的研究方向。现在,我们更敢于去挑战高难度课题。”焦宇翔说。

  以综合评价机制引领学术成长

  工作坊是以专题研讨、教授指导、学术讲座为主的学术活动,北大经济学院已将参加该活动列入评价体系中。该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卢国军介绍,学院规定博士研究生每学年需参与20次以上工作坊活动。“我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与学者面对面交流,获取宝贵的指导建议。”在校期间,他的学术成果陆续发表于国内顶尖期刊。

  “学院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这推动了我们与国内外学术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帮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实验设计。”北大口腔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蔡鑫嘉表示。经过近三年潜心研究,蔡鑫嘉建立了首个精准评估口腔白斑癌变风险的CNAscore模型。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鹏介绍,实行综合评价机制以来,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获得专利和科研奖励等数量均有显著增长。“综合评价机制不仅有效推进了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更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潜能,为培养拔尖创新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23日 13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