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听科学家声音、读科学家故事、悟科学家精神,听众您好!我是主播李春剑,欢迎收听光明网科学文化音频节目《科学留声机》。《科学留声机》推出的全新系列——《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将为您解读《光明日报》同名专栏系列文章,感受两院院士闪烁科学之光、浸透报国之志的思想、智慧与情感。今天,让我们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原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解。
张立群院士
张院士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世界科技发展历史和世界强国演变历程已经充分证明,强国以科技创新为本,科技以基础研究为基。世界各科技强国均高度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法国、意大利和新加坡近年来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均超过20%,英美高于15%。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约1951亿元,投入强度为6.3%,差距仍较为明显。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已升至第11位(截至2022年),但与创新强国相比,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基础研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张院士认为,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我国的高校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高校既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努力提升有组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也要围绕带动科学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前沿交叉问题,进行有组织的基础研究;还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研究,为原创性发现提供重要支撑。
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科研教学场景
张院士说,围绕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高校要积极探索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进一步创新重大科研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夯实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的体制机制优势,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强化与国家实验室、新型科研机构、领军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有效贯通,突破解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张院士认为,除了搭建重大科研创新平台,高校也要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极特需的优才、偏才有效选拔机制,通过将前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为国家源源不断地造就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张院士说,为了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要积极营造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探索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投入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加大基础研究稳定性经费投入。比如,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实施“人才队伍跃升行动”,完善“一院一策”人事制度,建立“精准靶向”引才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大师级人才的引进力度,在广州国际校区探索实施“预聘-长聘”制度改革,引进由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人才数百人,其中80%来自全球前百名高校。
华南理工大学“一院一策”学科调研
与此同时,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建成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为支撑的“1+N”基础研究平台体系,布局建设超级机器人研究院、绿色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等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实施“首席科学家”“揭榜挂帅”等科研组织模式,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感谢您收听本期《科学留声机》,我们下期见!
监 制
丰捷 宋乐永
策 划
战钊 林佳欣 焦子原
统筹
金振娅
播 音
李春剑
文 案
施钰(实习)
制 作
施钰(实习)
来 源
《光明日报》
出 品
光明日报科技部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资料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