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时评】夯实数实融合发展的人才根基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光明时评】夯实数实融合发展的人才根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8-19 10:09

  【光明时评】

  在上海,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无人码头”洋山港四期码头,港口配载时长较之前大幅减少,提高了港区运行效率,为企业提质增效注入更多动能;在黑龙江,数智升级让铝加工老牌企业在新赛道取得新突破,机器人操作在保障生产进度、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岗位人手配置压力;在广西横州,当地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契机,依托茉莉花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互联网+茉莉花”发展模式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茉莉花销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近年来,我国数实融合步伐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数字产品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创业活跃。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灯塔工厂”62家,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1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2万亿。数实融合深入发展,离不开大批数字人才的强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数智科技赋能下,实体经济插上“智慧翅膀”,促进生产工艺升级、生产效率跃迁和生产柔性优化,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当前,我国已迈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交叉融合发展,并向实体产业纵深渗透的数智化新阶段,产业生态重塑和人才需求变革也在同步演进。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在数智赋能千行百业的背景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共识得到更广泛凝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在此过程中,数字人才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是数智科技的创造者、数智技能的使用者,也是推动数实融合的关键纽带,其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数字经济的创新高度、渗透深度和覆盖广度。

  数实融合为企业注入新动能,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近期人社部公示的19个新职业中,有近半数标注为数字职业。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规模正不断扩大。有研究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3.79亿。随着产业数智化转型对职业结构的重塑效应逐步显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不过,也需要看到,我国数字人才供给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人才规模、素质技能匹配、关键领域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无法完全满足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这要求我们紧贴实际需要,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面对澎湃的数字化浪潮,加快数字人才体系构建亟须提速和提质。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以人促产、以产育人的人才发展模式,完善多元、柔性、灵活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多方面资源,合力培养数智化、绿色化、复合化、高端化的数字人才大军。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院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政策、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配置,不断完善人才培育和使用机制,积极推动各领域人才队伍数字化转型。在国家、区域与产业层面,探索建立分层联动、横向衔接的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制度,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投入数字人才队伍的开发建设。建设并完善数字人才发展生态,将数智课程纳入通识教育,以前沿科学和应用技术引领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鼓励数智转型企业建立体现数字技能价值激励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紧缺急需数智人才动态目录,并针对重点领域探索建设产教融合的数字人才开发服务体系,为数实融合、产人协同的共进互促夯实基础。

  (作者:童天,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