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网翎张海明: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是商业航天推进的最大卡点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网翎张海明: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是商业航天推进的最大卡点

来源:光明网2024-09-27 17:02

  9月2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通信世界》杂志社主办的 “卫星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卫星制造(银河航天)、卫星流量运营(中国卫通)、应用终端(网翎)、基带芯片开发(思朗、星思)、系统测试(罗德与施瓦茨)等企业,共同探讨商业航天各产业链模块的发展现状,为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商业航天”写入其中,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我国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万亿元级新兴产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8.0%。然而,中国还有200万牧民、每年20万的硬派越野车和300万平方米邻海面积未实现网络覆盖,卫星通信存在巨大增量市场。

网翎张海明: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是商业航天推进的最大卡点

  中国首个民用卫星通信终端企业网翎总经理张海明指出,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是商业航天推进的最大卡点,需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努力突破。只有靠需求拉动的市场才能实现航天的真正商业化。他介绍,网翎经过两年努力推出的卫星上网机,对接亚太6D高通量卫星,整体重量4.5公斤,可单肩背或双肩背,在实际应用中达到设计要求,采用波导加微带技术,荣获德国红点奖,价格比现有同类产品低一个等级,标准档不到3万元,为规模化市场需求做出了切实有效的努力。

  中国卫通创新研究院系统论证中心主任朱兴鸿表示,国内卫星轨道发展分高轨和低轨,目前卫星系统容量结合国内发达的地面网络,能满足全域范围内连接需要,尤其是高轨卫星。但低轨卫星发展中,运载能力是瓶颈。国内几个计划多为百颗星量级,一方面是国内运载尚未实现像国外重复运载的能力,国产运载发动机数量制约发射次数,影响卫星互联网布局。

  思朗通信总经理祝涛提出,从卫星发射、火箭制造到终端研制,与国外最先进技术相比,我国技术差距明显,技术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成本优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以终端为例,万元级产品对我国目前极具挑战。成本居高不下,规模难以提升,商业运营更无从谈起,需要产业界共同努力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

  无论是上游还是终端的技术努力,最终方向都是降低成本,为大增量市场规模化做好准备。本次论坛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刘启诚提到,打造高质量终端要让老百姓用得起。十几年前、二十年前摩托罗拉“铱星”因终端和资费太贵失败。网翎总经理张海明认为,终端发展要走成本更低的方向,形成良性循环,从上游、供应链、终端、市场等方面良性互动。在推广终端过程中,要像消费电子那样进行规模化销售,带动整合市场及渠道进行教育。下一步产品目标是价格降低一半,把成本做到极致,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变大,商业才能闭环。(柯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