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科普职称”助推构建大科普格局
首页> 科技频道> 评论 > 正文

以“科普职称”助推构建大科普格局

来源:光明网2024-11-11 17:24

  前不久,中国科协开展了2024年科普职称评定工作,74位科普工作者获得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

  科普专业职称评定标志着我国科普职称评定工作向着常规化方向稳步推进。职称评定事关广大科普工作者,对他们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但我们更要看到,科普职称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他曾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些论述明确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科普人才是科普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科学普及这项基础性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者队伍。科普人才评职称,是加快建设这样一支队伍的有效举措。虽然在没有科普职称制度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科普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人民群众对科普更加迫切的需求与科普供给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科普正从以往简单的科学知识普及向更加注重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方向转变。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展科普职称评定,一方面,对于畅通一线科普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科普事业具有重要作用。职称评定能够给予科普人才更明确的职业认可和社会地位,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科普事业,有助于提升科普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职称评定可以为科普人才提供更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通道,有助于留住优秀的科普人才,促进科普队伍的稳定和壮大。此外,通过明确的职称评定标准,可以引导科普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科普能力,推动科普工作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建立科普职称制度,体现出制度温度,表达了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对于科普工作者的关怀,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普的良好氛围。

  为科普人才评职称,还有助于破除社会上的一种错误认识,即看重研究,轻视科普。认为科技创新富有创造性,具有前沿性,而科普工作缺乏研究性,学术“含金量”不高。通过为科普人员评职称,可以使科普的价值得到彰显,科普的创造性得以体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之所以是科技创新的“两翼”,就在于其价值体现的方式的有所不同。科普工作者需要将复杂、高深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且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的内容。这一转化过程并非简单的复述,而是需要运用巧妙的表达方式、新颖的传播手段以及独特的创意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例如,出神入化的科普演讲、设计新颖的科普展览、制作富有创意的科普视频、撰写引人入胜的科普文章等等,都需要极大的创造力。对于科普职称的认定,传达出明确的信号,表明职称的含金量,不应仅仅取决于创造性的直观表现形式,而应综合考虑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科普工作对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好地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公众基础。因此,为科普人才评职称,鲜明地表达了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具有同等重要价值的态度。

  其次,为科普人才评职称,有助于营造提升科普社会地位的外部环境。据2022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99.67万人,与我国科普需求相比,科普人才的规模与质量仍有较大缺口。面对这样一支庞大的科普队伍,开展职称评定工作,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我国从2019年开始,在北京、湖南、安徽、新疆等地相继开展试水,在相关系列中开展科学传播方向的专业职称评审,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在资格认定、评定标准等方面,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开展的职称评定工作,在广大科普工作者中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通过评职称,广大科普工作者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尊重和重视,他们的重要性和价值获得了认可,科普人才在推动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增强了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科普事业中,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贡献力量。

  科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普职称评定工作还在不断完善探索之中,但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已充分体现出来,在激发广大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期待它在促进科普人才的发展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让真正爱科普、做科普的人才充分发挥才能。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宏伟的事业,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还需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通过科普职称等举措,整合社会各方面科普力量,把从事科普工作的千军万马调动起来,共同推动大科普发展格局的形成,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加快建成面向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国家。

  作者:金振蓉(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力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荣成:牡蛎迎丰收

  • 安徽淮北:校园科技节 感受科技魅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今年的滑雪季即将到来,全国冰雪资源何处多?日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综合多种气象指标发布了冰雪资源数据,为滑雪爱好者和滑雪场经营者打造了一把“冰雪资源量尺”。
2024-11-11 04:05
受今年第22号台风“银杏”影响,预计11月11日至12日,海南省中部及东南部将有中到大雨,万泉河、昌化江及沿海部分河流将出现小幅涨水过程。
2024-11-11 04:05
这一研究成果区分了BLA向同侧和对侧大脑半球投射在情绪和相关记忆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发现了BLA到对侧NAc神经投射在编码负性情绪和引发逃避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跨脑半球神经连接的一个重要功能。
2024-11-11 04:0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大国间竞争形成叠加态势,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
2024-11-11 04:05
收获时节,走进浦城县仙阳镇的谢华安院士工作站,种粮大户钟安森没有下田,而是在大屏幕前查看农田的各项数据。
2024-11-11 04:05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2024-11-08 09:59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2024-11-08 09:57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2024-11-08 09:55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4-11-08 09:55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2024-11-08 09:5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