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盾构机被称作“工程机械之王”,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不能生产维护到实现自主研发,从全面依靠进口转变为树立自身品牌,我国盾构技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1月18日,由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联合编写的《中国盾构/TBM(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隧道智能建造蓝皮书》正式发布,行业内多位专家院士齐聚一堂,为推动隧道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面向全球的中国方案。
蓝皮书指出,隧道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5年来我国年均建成隧道里程超4000公里,在建和在役隧道总规模世界第一,为铁路、公路、地铁、水利、能源、国防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与传统隧道施工方法相比较,盾构/TBM法具有施工工序标准化、装备运行自动化等优点,同时正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盾构法施工占比达90%以上,水下隧道盾构法施工使用比例超过70%。蓝皮书显示,采用盾构/TBM法建造隧道,成型隧道结构质量更容易保障,施工扰动更小,施工环境影响更低。随着盾构/TBM装备不断迭代,全域地层适应性不断增强,在未来的隧道修建中,盾构/TBM法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隧道智能建造处在快速发展阶段。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中铁隧道局崇太长江隧道项目总工程师李斌表示,该体系的“智能感知、智能设计、智能预制、智能掘进”等9项智能建造技术,将智能化理念和技术深度嵌入崇太长江隧道建造全流程,引领隧道智能建造进入新阶段。
在自主创新的加持下,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盾构/TBM最大的生产国和最大的市场。蓝皮书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幅增加,盾构/TBM年生产数量呈突破式增长,2022年全年生产数量突破700台,年市场销售金额约243亿元。应用领域从传统的交通、水利水电拓展到矿山、储能、综合管廊等新型领域。此外,我国盾构/TBM装备已经出口海外约40个国家和地区,设备多项性能在海外客户评价中名列前茅,积累了丰富的业绩和国际行业认可度,大国重器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
“蓝皮书对于智能建设和智能制造相结合的阐释,写出了我国盾构/TBM技术发展的特色,讲出了我国盾构技术发展的关键和本质。”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表示,未来,我国将加快推进传统隧道建造方式与新质生产力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经济。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0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