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刘经南:对“一流北斗”的追求永无止境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刘经南:对“一流北斗”的追求永无止境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http://recordcdn.quklive.com/upload/vod/user1587016609771948/1737008100003251/origin.mp3

刘经南:对“一流北斗”的追求永无止境

来源:光明网 2025-01-16 17:45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听科学家声音、读科学家故事、悟科学家精神,听众您好!欢迎收听光明网科学文化音频节目《科学留声机》。《科学留声机》推出的全新系列——《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将为您解读《光明日报》同名专栏系列文章,感受两院院士闪烁科学之光、浸透报国之志的思想、智慧与情感。今天,让我们听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解。

刘经南:对“一流北斗”的追求永无止境

刘经南院士

  从1994年北斗一号启动,到2012年北斗二号亚太组网,再到2020年北斗三号服务全球,多年“接力式”的组网科研路,成就了如今“北斗+”的无限可能。现在,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北斗”的功能最多、精度最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靠别人“掌舵行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靠别人‘点灯指路’的日子,我们每个人都再也不想过了,我相信,它也再也不会来了!”

  作为服务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一分子,刘经南院士见证了北斗系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逆袭之路”。

  时间回到北斗一号工程立项的1994年,刘经南院士是最早一批参与北斗设计、研讨的科学家。一年后,他提出建议:基于北斗一号的双向通信功能,中国应建立自主可控的广域GPS差分增强试用系统。专家组接受了这个建议,在北斗一号就实现了广域GPS差分功能。

  “当卫星信号终于从两万公里高的太空中传回地面,常年沉默的“北斗人”在那一瞬间,放声地哭,放声地笑。”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之重器,是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它的建设发展,也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自主创新,是北斗系统的“内核”。在满足时空位置服务的基础上,短报文通信、增强型导航和应急搜救等一系列自主创新的增值功能,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应用选择。北斗系统还能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互相赋能,推动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创新。如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

  开放融合,是北斗系统的“初心”。秉持“中国智造、世界共享”的理念,既坚持“北斗优先”的发展方针,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兼容互操作,与国际组织和标准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万众一心,是北斗系统的“法宝”。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比原计划提前半年“上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追求卓越,则是北斗系统的“宗旨”。从一代中国区域的通导一体有源卫星导航系统,到二代亚太区域的无源卫星导航系统,再到三代全球区域的多功能卫星导航系统。每一代系统都有自己的挑战和困难,每一代系统都有自己的突破和创新,每一代系统又都为下一代系统升级和功能拓展铺垫了基础。

  “现在,我们可以很有底气地说,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中国北斗最好!”

  时空位置信息是探索认知宇宙与世界中物质、能量及其性质的钥匙。提供时空位置信息服务的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必须与时俱进,对“一流北斗”的追求永无止境。

  2035年前,我国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刘经南院士说,就是要让精准时空位置服务进入深地、深海、深空、深网等新领域,继续加强北斗系统的创新发展和战略布局,探索北斗系统的新功能和新方向,继续加强北斗系统的规模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应用,拓宽北斗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增强北斗系统的应用效益和社会价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北斗智慧。

  感谢您收听本期《科学留声机》,我们下期见!

监 制

丰捷 宋乐永

策 划

战钊 林佳欣 焦子原

统 筹

杨 舒

AI声音训练师

林佳欣 施钰(实习)

文 案

王馨禾(实习)杜森林(实习)

制 作

施钰(实习) 杜森林(实习)

来 源

《光明日报》

出 品

光明日报科技部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 责编:蔡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