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尤政:向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输送创新人才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尤政:向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输送创新人才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http://recordcdn.quklive.com/upload/vod/user1587016609771948/1737008099995252/origin.mp3

尤政:向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输送创新人才

来源:光明网 2025-01-16 17:18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听科学家声音、读科学家故事、悟科学家精神,听众您好!欢迎收听光明网科学文化音频节目《科学留声机》。《科学留声机》推出的全新系列——《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将为您解读《光明日报》同名专栏系列文章,感受两院院士闪烁科学之光、浸透报国之志的思想、智慧与情感。今天,让我们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解。

尤政:向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输送创新人才

尤政院士

  当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抓手,也是抢占发展先机的新赛道。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比如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工艺/元器件、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它的提出,让“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指向更加具体,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生产力跃升中,向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持续培养、输送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于创新的技术,以及创新技术这个中间人起到的作用。我也是想,在我们高校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方面怎样培养一批人。”

  尤政院士说,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高校肩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着我国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责任使命。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更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着眼世界科技前沿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加强有组织科研,厘清人才培养思路,构建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自主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服务好产业发展这个“国之大者”。

  随着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不仅能为高校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创造条件,也日益成为高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基础。

  尤政院士说,以这些高水平研究平台为核心的平台育人机制,将充分释放科教融合、高水平研究平台集群优势,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路径。按照战略导向、前沿导向、市场导向,实现用高水平科学平台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

  “以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创新为重点,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撑。”

  同时,尤政院士认为还要以区域优势产业、高校学科优势为基础,通过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手段,平衡科教资源分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高效地匹配政策、技术、市场资源,确保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自立自强、基础拔尖人才的梯队培养、先进产业的全球引领。

  从“十五”到“十三五”,华中科技大学立足每个时期的国家重点战略需求,先后建设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四颗明珠”。尤政院士始终把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平台作为构建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棋”,已经在学校建立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创新体系,并孵化出华工科技等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

  “这是一门亟待更多学子投身、发展、贡献的学科,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你可以满怀美好的憧憬,利用你发明研制的先进仪器,探索人脑和自然的奥秘。”

  面向新征程,尤政院士说华中科技大学将持续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深入开展有组织、高质量的科研,构建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发展、承担国家使命的战略能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监 制

丰捷 宋乐永

策 划

战钊 林佳欣 焦子原

AI声音训练师

林佳欣 王雪儿(实习)

文 案

杨方雷(实习) 杜森林(实习)

制 作

王雪儿(实习) 杜森林(实习)

来 源

《光明日报》

出 品

光明日报科技部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 责编:蔡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