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块化石为何不简单?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这块化石为何不简单?

来源:人民日报2025-01-20 10:04

  不久前,全球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朱茂炎团队发现迄今最古老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这一重要成果入选。

  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备条件,被认为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关键创新事件之一。最古老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它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科学家为我们一一解答。

  天津蓟县(现蓟州区)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

  河北省宽城县翁家庄剖面串岭沟组中发现的“壮丽青山藻”化石。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高于庄组中发现的宏体碳质膜化石。

  研究团队合影。

  以上图片均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这块化石不简单”

  在数十亿年的地球生命演化历史中,真核生物的出现与繁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至此,生命摆脱了简单的形态,细胞拥有了“遗传和代谢调控中心”的细胞核以及“能量工厂”线粒体,为今天复杂生命形态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现在的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陆生植物、真菌和宏体藻类等,都是复杂生命,也都是多细胞真核生物。

  “多细胞化是真核生物获得生物复杂性和大尺寸的关键,通常被认为是地球生命演化上的重大创新。”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朱茂炎说。

  那么,真核生物最早何时发生多细胞化?截至目前,学界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并无明确答案。

  已知的化石证据表明,简单的微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包括红藻、绿藻和真菌化石等,在距今10亿年左右的地层中已经出现,并在距今6亿年前后开始多样化和大型化。

  会不会比这个时间更早呢?带着这个疑问,朱茂炎带领团队开始了探索之旅。

  契机出现在2012年。那一年,朱茂炎前往天津蓟县(现为天津蓟州区)进行野外考察,其间在同行朱士兴家里的一次做客,让他有了意外收获。

  “朱老师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经常去燕山山脉地区采集化石。”朱茂炎回忆说,“当时,在他家沙发旁边就摆了五六个托盘的化石。我打眼一看,里面有一块化石非常大,长有30厘米左右,形态类似海带。”

  朱茂炎立即敏锐意识到,“这块化石不简单。”

  朱士兴解释,这是他1997年在河北迁西和宽城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时,在距今15.6亿年的“蓟县系”高于庄组(岩石地层名称,属中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宏体碳质膜化石。

  这个重要线索,让朱茂炎团队决定,将考察研究的地域范围进一步锁定在高于庄组所处的燕山山脉地区。

  “这个‘更早’会是什么时候?”

  燕山山脉是中国北方重要山脉之一。对于地质古生物学来说,燕山山脉有着非凡的意义。20世纪30年代初,地质学家高振西等人在燕山山脉长城脚下的天津蓟县,建立了我国北方“震旦系”标准剖面。近百年来,经过几代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早期生命化石,其时代厘定也越来越精准。

  朱茂炎说:“那里的岩石为距今18亿年到13亿年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近万米厚,是全球开展地球早期地质历史和生命演化的最好、最经典的地区之一。”

  瞄准这一区域,朱茂炎团队联合朱士兴等国内外同行展开了深入的考察和发掘。2013年开始,他们合作对燕山地区高于庄组发现的一批距今15.6亿年的宏体生物化石进行了研究。从外观来看,这批化石已经“长得很大”,宽达8厘米,不完整的化石长度可达30厘米。科研人员判定它们为最早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研究成果于2016年发表。

  这一结果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出现时间从之前认为的6亿年前向前推了将近10亿年,并由此推断真核生物发生多细胞化的时间应该更早。

  “出现这么大的宏体化石,说明在此前还可能会有相对简单的微体多细胞生物(肉眼不可见)演化阶段。”朱茂炎说。

  “这个‘更早’会是什么时候?”

  为了验证这一推断,在燕山地区早于16亿年的古元古代晚期“长城系”地层中,朱茂炎团队继续寻找“更早”期多细胞真核化石存在的蛛丝马迹。

  由于长城系地层中的化石多为肉眼看不见的微体化石,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细节,而且这些化石被深深包埋在富含黏土的页片状岩石内,所以科研人员必须将采集的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

  苗兰云博士是朱茂炎团队开展燕山地区研究的主力成员。自2016年研究生阶段开始,她就将寻找最早的多细胞真核化石记录作为主要研究课题。8年来,苗兰云和团队成员一直往返于河北采集地与南京实验室之间。

  化石实在太小,但哪怕是50克的岩石样本,经过提取处理也能制成几十个薄片,放到显微镜下,科研人员几天都看不完。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出任何成果。”苗兰云坦言,这一度让她感到十分焦虑。但因为对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研究的热爱,她仍然选择继续坚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初的一个夜晚,苗兰云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多细胞结构,而且非常清晰。这令她异常兴奋。

  最终,苗兰云从采集的几百件样品中,发现了278枚保存精美细胞结构的微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标本,这些标本均来自河北省宽城县翁家庄剖面串岭沟组中上部地层。

  “我们还要继续往下追!”

  找到的化石,是不是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显微镜下的观察显示,这200余枚化石是由巨型细胞组成的,且细胞形态复杂。

  为了确认化石的具体身份,科研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化石,与1989年在天津蓟县地区串岭沟组发现的“壮丽青山藻”很相似,可归入同一个属种。

  朱茂炎说:“综合分析表明,‘壮丽青山藻’与一些现生绿藻的藻丝体形态、细胞大小变化和繁殖方式等最为接近。由此,我们认为‘壮丽青山藻’属于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且很可能是多细胞藻类,具备光合作用的代谢能力。”

  此次发现的化石所在地层顶部有一层火山凝灰岩,前人曾通过锆石铀—铅同位素定年,结果为16.35亿年,这为新发现的化石提供了直接的年龄约束。因此,“壮丽青山藻”被认为是迄今全球发现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记录,距今16.3亿年。

  这一最新发现,是继团队2016年发表燕山地区发现15.6亿年前全球最早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的成果后,又一项重大突破,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了约7000万年。该成果发表在2024年1月25日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

  “我们还要继续往下追!”朱茂炎说,“目前只是找到了一些化石碎片,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多细胞真核生物整体长什么样,它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如何,在生态位上处于什么位置等,还有很多疑问需要去研究、去解答。”(吴月辉)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乌伦古湖冬捕开始

  • “蛇展”迎蛇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