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作物增产的“甜蜜”奥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作物增产的“甜蜜”奥秘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5-01-23 10:17

  ■中国科学报记者 叶满山

  在绿色植物的奇妙世界里,糖不仅是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美味“能量大餐”,还是支撑植物生长发育、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物质。而在这场糖的“运输大赛”中,一群叫作“糖转运蛋白”的小分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食品化学与安全检测研究团队全面阐述了植物糖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揭示了这一“甜蜜”奥秘,为作物增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生物大分子》。

  植物工厂里的“快递员”

  想象一下,植物就像是一个个忙碌的工厂,叶子是制造糖的车间,而果实、种子等其他部分则是需要糖的部门。糖转运蛋白就像是工厂里的快递员,它们负责把叶子制造的糖安全、高效地送到植物的“需求部门”。

  “过去10年里,科学家在植物糖转运蛋白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与糖转运相关的基因功能鉴定方面。然而,关于这些转运蛋白调控机制的多样性及其复杂作用网络,依然研究不足。”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凡逵表示,全球对粮食安全和作物增产的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更深入研究糖转运蛋白的调控潜力,提出新的解决策略。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团队发现,植物糖转运蛋白的功能多样性体现在其复杂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上。

  通俗来说,这些“快递员”有三种类型:糖最终输出转运蛋白、蔗糖转运蛋白和单糖转运蛋白。

  糖最终输出转运蛋白就像专门负责特殊任务的快递员,它们与种子灌浆和病原菌感染有关,确保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并在病原菌入侵时采取防御措施。蔗糖转运蛋白则是“大宗货物运输专家”,它们主要转运蔗糖,将大量糖分从源器官运送到库器官。而单糖转运蛋白则像是那些灵活多变的快递员,它们负责在不同组织和亚细胞水平间转运单糖,满足植物的各种需求。这些转运蛋白各负其责,共同参与植物体内糖分的运输和分配。

  让作物“吃得更饱”

  “我们发现,这些糖转运蛋白不仅工作勤奋,而且非常聪明。它们能够根据植物的需要,灵活调整糖的运输速度和方向。”曾凡逵笑着说。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控这些糖转运蛋白,可以让作物“吃得更饱”,从而长得更好、产量更高。

  首先,增强糖转运蛋白与共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策略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这一策略,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比如磷和氮。这就像给植物吃了“营养补品”,让它们长得更壮实。

  其次,光周期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光周期与糖转运蛋白之间的调控关系模型,科学家优化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让植物在有限的光照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糖。这就像给植物安装了“高效节能灯”,让它们的光合作用更加高效。

  此外,利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对糖转运蛋白进行改良,优化其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和表达模式,从而培育出产量更高的作物品种。这就像给植物进行了“基因升级”,让它们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曾凡逵告诉《中国科学报》:“就像给一个饥饿的人提供更多的食物,他就会变得更强壮一样,科学家通过增强糖转运蛋白与共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给作物找到了更多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可以帮助作物吸收更多养分,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帮植物渡过难关的“守护者”

  在干旱、盐渍、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植物往往面临巨大挑战。糖转运蛋白就像“守护者”,通过调控糖分的输出和积累,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帮助植物渡过难关。

  比如,在冷胁迫条件下,一些特定的糖转运蛋白给植物披上了一层“保暖衣”,通过积累糖分保护细胞膜免受损伤。而在干旱或盐胁迫条件下,其他类型的糖转运蛋白则给植物安装了一个“调节器”,通过调控糖分的转运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让植物在逆境中茁壮成长。

  这些植物糖转运蛋白让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了足够的能量和养分,实现稳产高产。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在植物糖转运蛋白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学科合作的深入开展,会有更多关于植物糖转运蛋白的新发现和新策略涌现出来。”曾凡逵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发现更多新的‘甜蜜’策略,为作物增产、抗逆性改良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9252

  《中国科学报》 (2025-01-23 第4版 综合)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服贸会媒体吹风会及场馆探营活动在京举行

  • 甘肃榆中:积极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