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学留声机·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
听科学家声音、读科学家故事、悟科学家精神,听众您好!欢迎收听光明网科学文化音频节目《科学留声机》。《科学留声机》推出的全新系列——《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将为您解读《光明日报》同名专栏系列文章,感受两院院士闪烁科学之光、浸透报国之志的思想、智慧与情感。今天,让我们听听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院肝癌研究所所长王学浩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解。
王学浩院士
王学浩院士说,我一辈子只围绕一个目标工作,那就是为病人解决问题。他年轻时,目睹了一些亲朋好友受病痛折磨,于是萌生了治病救人的初心。几十载行医,加上做了相关的医学科研,也有了一些心得。
王院士说,医疗工作是崇高的事业,必须时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只要病人有1%的治愈希望,医生就要付出100%的努力。从事医学事业,尤其是做外科医生,不可能没有风险。但如果医生不能勇敢地承担责任,病患就可能失去更多希望。但医生的“冒险”要建立在有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制定科学细致的治疗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高水平的医学科学是维护人民健康的基石。
在王院士看来,医学科学要实现自立自强,现在的临床研究工作,不但要把科技成果转化出来,更重要的是把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相结合。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还处于追赶阶段,很多新药物的研制、新治疗手段的研发都存在“卡脖子”问题,需要基础研究成果来支撑破解。
医学领域应该紧跟科技前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一定要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疗人才,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1983年,王学浩院士作为公派留学生,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进修。作为老师托马斯·厄尔·斯塔兹尔教授的助手,他经常跟着老师在手术台上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对临床外科医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全身心为病人服务。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培养一批医者仁心、技术精湛的年轻医生,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的医学科学家,这是王院士的夙愿。在他心里,医学科学家不是只会做手术的“开刀匠”,而是能将临床技术和医学研究结合起来。这样的人才多起来,才能促进医学科学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王院士说,一些大的三甲医院,一定要重视临床科研,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创新的根基。以他从事医学研究的经验来看,任何事情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才能摸索出一套经验和方法。自立自强,就要在学习别人强项的过程中,有自信、有独立的思想,不迷信权威,寻求在某个点上超越。先实现自立,再寻求自强,最终真正实现医学科学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感谢您收听本期《科学留声机》,我们下期见!
监 制
丰捷 宋乐永
策 划
战钊 林佳欣 焦子原
统 筹
詹 媛
AI声音训练师
林佳欣 田怡凡(实习)
文 案
田怡凡(实习) 杜森林(实习)
制 作
田怡凡(实习) 杜森林(实习)
来 源
《光明日报》
出 品
光明日报科技部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