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敲敲电脑,“猪事”搞定!
首页> 科技频道> 光明报道 > 正文

敲敲电脑,“猪事”搞定!

来源:光明网2025-02-06 11:32

  【新闻+】

  如果孩子跟你说,“长大了我要养猪”,你会怎么想?

  千万不要小瞧他的梦想!在贵州就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猪倌”——郑培坤,像叔叔一样当一名技术精湛的兽医,是他儿时的梦想。2005年,他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先后从事销售工作和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并在湖北创业养起了猪,年收入超百万。

  郑培坤扎根塔山村养猪大获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有了主导产业,留在村里跟着郑培坤养猪成为一种风尚。平日里,他还手把手教村民种猪发情鉴定、种猪配种、猪崽接生、母猪产后护理等现代养殖技术,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在河南,小猪上楼、变废为“宝”的故事正在上演。在南阳市内乡县,这里的小猪住上了楼房。保育舍里,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巡检等系统在自动运行,24小时守护着小猪的健康成长。这些“机器保姆”配备了3D摄像头、红外摄像仪等传感器,能够监测猪群的卧姿、体温,甚至能监测到猪群打喷嚏和咳嗽的声音,提前研判猪群是否生病。饲养员即使不在猪舍,也能实现对整个养猪过程的智慧管理。

敲敲电脑,“猪事”搞定!

机器人巡检猪场(来源:资阳观察)

  敲敲电脑,“猪事”搞定——四川资阳的现代化养猪场里,新农人正智慧化管理“二师兄”,他们创造了“三全三自动”(全封闭、全漏缝、全环控、自动料水线、自动清洁、自动环控)模式,实时了解猪的饮食、健康状态,实现无臭养猪、洁净养猪。同时,他们还用上了“猪脸识别”机器人,通过对“猪妈妈”和“猪宝宝”的声音、体温等数据进行捕捉、分析,随时掌握“二师兄”状况。

  随着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数字管理平台成为新农人手中的一把新式“农具”。2022年,“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成了人社部公布的18种新职业之一。养猪业涌现出不少“云养猪”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他们携带的电脑里,就能装下一个“虚拟猪场”。通过数字化手段,一个人可以管理5000头猪,更加集约、高效。

敲敲电脑,“猪事”搞定!

展商们对全域数智育种理念兴趣浓厚(来源:人民网)

  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一位自称“养猪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就是“养猪院士”印遇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由“量”向“质”转变,培育含中国地方猪血统的猪新品种,生产优质猪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印遇龙团队将通过新品种培育及健康养殖等方向,采用基因组育种技术,培育出肉质优良的新品种,让猪生长更快,并保持原有的风味和品质。

敲敲电脑,“猪事”搞定!

科学家“养猪倌”——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印遇龙

  据了解,印遇龙院士最近正研究中药饲料喂猪、茶叶喂猪。中草药既可以当作猪饲料,又可不用抗生素治疗猪的疾病,这样,猪肉品质就能得到最大改善。他说,“农民养好猪、百姓吃好肉,是我永恒的追求。”

  如今,养猪早已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那个脏乱差、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养猪业正逐渐转型为一个高科技、高效率的现代产业。同时,由智能化养猪带动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和延伸,逐步扩展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一头猪”拉动农牧装备产业链,创造了新机遇(综合央视新闻、天眼新闻、资阳观察、看看新闻、芙蓉发布等)

  【V科普】

  啥叫“种猪”?

  种猪不是一个单独的物种,而是家猪中专门用于繁殖的雄性(种公猪)和雌性(种母猪)亲猪。

  种猪种用亲猪的简称,也就是区别于肉猪(主要用于宰杀取肉),主要用途是用于繁殖仔猪。按性别分为种公猪和种母猪,按品种来源分为本地种猪 和引进种猪,按亲本溯源分为普通种猪和二元、三元种猪。

  各种种猪一般具有适用性好、抗病力强、肉质好、出肉率高、饲料报酬高等一种或多种优点。选择优良的种猪是生猪生产经营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

  啥叫“猪周期”?

  猪周期表观表现为猪价的周期波动,而背后实质是一种经济现象。当猪价上涨到高位的时候,养殖户出于逐利的心理,会纷纷加大母猪的养殖量,随后生猪供应大于市场需求,猪价就开始下跌。此时养殖户们又开始惊慌失措地淘汰母猪,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养殖户们就又开始蜂拥而入。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养殖户增加母猪存栏量——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科视评】

敲敲电脑,“猪事”搞定!

  当“养猪”二字突破刻板印象的藩篱,与智能算法、数字孪生、物联网深度交融,一场农业文明的升维变革已然悄然发生。这场变革的本质,是农业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重构。传统农人转型为“农业极客”,曾经靠天吃饭的养殖业正蜕变为精准可控的科技产业。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智能化养殖创造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飞跃,更开辟了“装备制造+数字服务+精深加工”的产业新蓝海,让“一头猪”的价值链延伸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新一代农人用键盘代替锄头、以代码培育沃土的实践启示我们: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密码,在于用科技创新激活土地蕴藏的能量。当养猪成为融合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的复合型职业,当“云上牧场”吸引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这场始于猪栏的产业革命,正在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书写生动注脚。图文/鸣耒 视频/小五)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库布其沙漠治沙进行时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