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WE2025:新家电“含DeepSeek率”飙高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AWE2025:新家电“含DeepSeek率”飙高

来源:文汇报2025-03-21 16:35

  ■本报记者 徐晶卉 通讯员 朱超

  你见过“伸手”整理杂物的扫地机器人吗?你见过发足狂奔的四足机器人吗?你见过能语音互动的烹饪家电吗?2025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昨起在沪举行,展览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吸引千余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及消费电子企业参展。

  AWE2025首日,记者最大的感触是“万物皆可AI”。无论是家电产品还是消费电子产品,新品的“含DeepSeek率”飙高,具身智能化的产品也在增加,似乎正跳脱出固有思维,呈现出一种全景生态的AI智慧生活方式。

  AWE2025也是“首发上海”重要活动之一。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AWE2025将成为首发经济落地的关键载体,以科技为引擎,用创新攀高峰,这些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区域首秀对于引领全球家电及消费电子市场技术趋势和潮流,有着重要的风向标价值。

  家电长出“手”,向具身智能迈进

  在追觅科技的展台,一台装上仿生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它的“手”安装在扫地机器人头顶的“帽子”里,当“看”到面前散落的袜子,“手”就会自动伸出,捡起袜子并归整到篮子里。它还是会使用工具的扫地机,“看”到房间的角落有点脏,忍不了半点,立刻返身回到工作站,自动卸去钳子“手”,替换成海绵刷,赶去做清洁。

  “扫地机器人正实现从‘清洁’到‘服务’的跨越。”追觅扫地机事业部总裁孟佳告诉记者,过去,传统扫地机器人无法完成缝隙清洁,也无法做整理、收纳的工作,因此,行业一直在寻求立体空间的解决方案,如今,通过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技术,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系统的驱动下,扫地机器人就可实现智能整理。

  这样的创新,得益于具身智能的“奇点”临近。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不少人形机器人都来了。春晚爆火的宇树机器人无疑是现场焦点,四足机器人Go2在展台中灵活自如地奔跑,最快奔跑速度可达每秒5米,宇树还带来最新研发的G1人形机器人,它刚刚完成全球首次原地侧空翻。

  在AWE现场,你可以明显感觉到,具身智能化成为“AI+新品”的一大趋势。方太展台的灶台上,长出了两条机械臂,就像两只手,可以在明火场景下完成自动化烹饪;石头G30 Space探索版扫地机器人搭载5轴折叠仿生机械手,手臂灵巧,整理飞快……这些充满创意的新品,为家电行业带来更多活力。

  家电从“被动”到“主动”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DeepSeek对家电行业的赋能可以用“天作之合”来形容。记者在现场“扫描”新品时就发现,新家电“含DeepSeek率”飙高。

  在老板电器展台,记者体验了一次食神大模型AI健康分析。对着摄像头拍一张照,大模型就能给出一个疲惫指数,并在深度思考后进行食谱的个性化定制。老板电器副总裁周海昕介绍,AWE是食神大模型的全球首秀,不仅接入DeepSeek,还集成老板电器在烹饪领域46年的所有数据,可以控制和联动多个厨电单品,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场景智能”的转变。

  记者在现场不完全统计,海尔生态三大模型接入DeepSeek;三翼鸟成为智慧家庭领域首个与DeepSeek融合的品牌;长虹AI TV及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接入DeepSeek……专家表示,DeepSeek正在为家电行业带来一场最直观的产品革命,它让家电从“被动响应”的冰冷机器进化为“主动服务”的家庭智能体,也将深刻改变家电及消费电子行业走向。

  “AI+家电”成为新标配

  几天前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通过多维度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为前沿科技普惠民生按下加速键。

  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家电行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上有一条鲜明的主线——拥抱AI。尤其是随着大模型的飞速发展,家电成为AI浪潮下极富实际价值的应用场景,既能迅速落地新品,又有剑指未来的无穷潜力。据招商证券分析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9523亿元,AI技术应用渗透率突破50%。

  全球顶级展商齐聚,“首发上海”规模空前。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首发经济正在成为提升消费能级、打造新消费增长点、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AWE2025期间,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区域首秀的新品将获“首发上海”标识,该标识帮助各类企业在市场舞台上“发光”,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 节后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