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7日下午,
2025中关村论坛——
数据跨境流动创新发展论坛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京涛,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军民,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张劲林,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飞、潘锋,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洪朝,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齐慧超等参加活动。
论坛嘉宾依次分享了《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据跨境流动实践、数字技术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创新发展路径、数据跨境流动赋能中英经贸合作的实践与经验、数据跨境流动中的隐私权益保护等内容。
论坛发布了《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成立了北京国际数据跨境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数据跨境合规服务产业联盟,签署了《促进数据跨境流通利用持续优化北京营商环境合作备忘录》。
论坛成果发布环节,海淀区网信办系统展示了北京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中关村科学城服务站)建设成果。该中心自2024年8月成立以来,已构建起覆盖政策咨询、合规评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开放发展迈上新台阶。
多维度服务网络初见成效
作为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创新试点,中关村科学城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模式,累计为30余家科技企业提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咨询和指导服务,海淀区9家互联网企业通过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
论坛现场,姜洪朝、齐慧超等领导为小米科技、海天瑞声等10家获评“数据安全治理最佳实践案例”的企业颁奖。
海淀区网信办主任、二级巡视员黄英对北京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中关村科学城服务站)的服务能力、服务成果及服务模式进行推介。 “我们已形成‘政策贯通-资源聚合-场景创新’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黄英介绍,服务站不仅建立了公共服务热线和实体窗口,更创新打造了海淀联络工作站,与权威机构合作强化认证服务能力。
目前该中心已整合网信、商务、数据等跨部门资源,在数字贸易港建设中发挥枢纽作用。在跨境联合运营领域,中关村科学城服务站推动形成两个实践案例:支持某支付机构实现外卡收单支付场景合规数据跨境,协助人工智能企业完成智能语音识别数据出境全流程服务。这些实践为互联网、金融科技等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政企协同构建可信数据空间
海淀区正以人工智能创新街区为核心,打造医疗健康、跨境合作等领域的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建设数据标注示范基地和数商资源池,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数据清洗、合规评估等增值服务。自贸试验区企业将率先应用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一企一策”的创新案例。
目前,海淀区正加快构建“监管+服务+创新”的跨境数据治理体系,形成覆盖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的跨境数据流动生态圈,持续优化升级数据跨境服务,进一步发挥区域数据要素资源优势,以改革提升数据出境治理效能、释放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合规的数据跨境服务,为北京市建立高标准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体系提供“海淀方案”。
未来,海淀还将借助服贸会、进博会等国际展会平台,以及“海淀之夜”、数字贸易发展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辖区企业与国外企业交流对接,促进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探索建立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