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子称、AI预测......这些抽盲盒小技巧靠谱吗?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电子称、AI预测......这些抽盲盒小技巧靠谱吗?

来源:科普中国2025-06-10 10:10

  一只售价不过几十元的小小盲盒,却能让人一次次心动下单、欲罢不能,甚至产生成瘾体验——这种消费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已经悄然风靡。从各种IP的潮流人偶,到各类隐藏款香水、食品、数码配件,盲盒正逐渐突破小众圈层,席卷主流消费市场。

  琳琅满目的盲盒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盲盒的背后,是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深度布设,不确定性奖励、沉没成本、损失厌恶、社交认同……再加上算法和隐藏款营销的加持,使其不仅仅作为商品存在,而是一次次针对大脑奖赏系统的精确投喂。

  不确定性的魔力

  你以为让你上瘾的是手办、卡片、隐藏款?其实更精准地说,你上瘾的是拆开包装的那一刻。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的行为强化机制叫做变动比率强化——当某个行为在不可预测的频率下得到奖励时,会比定期奖励更容易激发重复行为。这种机制正是赌博、老虎机、游戏开箱系统(电子游戏中常见的一种随机奖励机制)以及盲盒的底层逻辑。

  相比确定可得的奖品,不确定性反而更容易激发大脑的奖赏系统。研究表明,在人类面对可能获得奖励但结果未知的情境时,大脑中会释放大量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正是形成快感、兴奋与动机的生理基础。更有趣的是,研究发现,期待的过程甚至比奖赏本身更让人愉悦。

  拆开盲盒的瞬间产生快感

  (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这种机制不仅解释了为何很多人会越抽越想抽,也揭示出一种随机强化的成瘾机制。一旦形成闭环,即使知道自己已经亏本,还是会像赌博一样,诱发重复投资。

  “沉没成本+损失厌恶”的心理陷阱

  明明已经抽了四五个盲盒还没有抽中隐藏款,却仍然忍不住再来一个,心想“都买这么多了,不差这一次!”如有你也有这样的心理,那么说明你已经落入了沉没成本效应的陷阱。

  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已经投入且无法收回的资源——比如你为了抽隐藏款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和情感。当人们面对是否继续投入的选择时,理性上应该只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但大脑却常常被“我已经花了这么多了”的想法所误导。因此,即使明知回报希望渺茫,还是会选择持续投入。

  (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紧接着,这种心理还会被另一种机制放大——损失厌恶。人们在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受,远远大于获得相同收益所带来的快乐。也就是说,相较于抽中一个隐藏款的开心,我们对错过隐藏款的懊悔更难承受。这就导致:放弃抽盲盒不被视为止损,反而被视为一种潜在损失。

  这两种心理效应相互强化,构成了盲盒消费中的“心理死循环”:抽不到 → 不甘心 → 再抽 → 花更多 → 更不甘心 → 再抽……

  生产者往往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很多盲盒系列会刻意将隐藏款设定为极低概率,利用“差一只就能集齐”的心理暗示,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收集欲,诱使他们持续下单。

  社交心理推波助澜

  在社交平台上,盲盒开箱视频、晒图打卡帖和拆出隐藏款瞬间的惊叫,已经成为盲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品之外,盲盒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社交媒介。在此基础上,种种社交心理便成为了“盲盒迷”的“无形推手”。

  首先是从众心理。当你看到别人频频晒出隐藏款,误以为抽中率很高时,便容易产生“我也可以试一下”的心理预期。这种效应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证明,也就是说,当个体不确定该如何决策时,往往会模仿他人行为作为参照。

  从众心理也会让人更想抽盲盒

  (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其次,抽盲盒行为还激活了社交奖励机制。当你成功抽中稀有款并发布到社交平台时,往往会收获他人的点赞、评论、羡慕与认同,得到了来自他人即时的正反馈。通过这种社交获得的多巴胺激励,进一步放大了心理满足感。

  最后,盲盒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焦虑。当人们从高强度工作、不确定的生活、令人疲惫的社交中感受到压力时,倾向于通过立即获得奖赏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而盲盒恰恰集齐了几种关键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价格门槛低、购买便捷、反馈即时、奖赏非确定性、能够激发更多期待与幻想等。

  流传的抽盲盒隐藏技巧,是真的吗?

  “有没有什么技巧能让我更容易中隐藏款?”这或许是许多盲盒爱好者都有过的问题。有人选择整箱购买,有人试图计算开剩几个后再买更容易抽中,有人甚至尝试找出某种特殊规律。但如果从概率论角度来看,开盲盒真能算出胜率吗?

  消费者通过摇动盲盒判断是否为自己想要的款式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在理想状态下,如果每一个盲盒都是独立包装、无干预随机分配,那每次抽到隐藏款的概率就像扔骰子,每次都是固定的、不受前一次影响。

  比如,一个系列有12种角色,其中包含1个隐藏款,你购买其中一个盒子,抽中隐藏款的概率就是1/12(约8.3%)。即使你连续抽了10次都没中,下一次抽中的概率仍然是1/12,因为事件之间独立,不受先前结果影响。这就是统计学中常说的独立事件模型。然而,现实中的盲盒并不完全是独立事件。

  **那整箱购买是否更容易中隐藏款?**许多品牌为了控制消费者体验,会在工厂封装时人为设置比例,比如一箱12个里默认包含1个隐藏款、1个稀有款、10个常规款。

  6款+1款隐藏款盲盒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因此,若能购入完整未拆封的整箱盲盒,抽中隐藏款的概率将大幅提升;但若只是从货架上剩余的散盒中挑选,中奖率很可能已被此前的消费者“稀释”——因为隐藏款可能已被抽走。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品牌都保证每箱都有隐藏款,部分品牌采用混装机制,即某些整箱盲盒一定有,某些则不一定,这类情况下即使整箱购入也不能保证必中。

  **剩几个再抽,真能提高中奖率?**一些消费者试图用条件概率的方式来提高胜率,比如:一个12盒的系列中已经被买走了9个,但都没抽中隐藏款,那剩下3个中包含隐藏款的概率是不是变高了?如果你能确认前面9个盒子确实未中隐藏款,且整箱中一定有1个隐藏款,此时抽中的概率是33.3%,远高于之前的8.3%。但这种推理的成立需要前提——你知道该箱的整体结构,即盒子没被混装、替换过,且能可靠追踪前人的抽取情况。

  现实中,这种条件极难满足。因为你很难判断门店是否从多个箱子中补货、是否有人已经抽走隐藏款。只凭剩几个来推断,往往是心理安慰多于科学依据。

  **借助科技手段抽盲盒?**一些消费者为了提高抽中隐藏款的几率,尝试借助高精度电子秤识别盒中内容。理论上,不同角色因体积或材质不同存在微小重量差异,借助精度达0.01g的电子秤可进行识别。但现实中,这一方法受限颇多:品牌常设置配重干扰防止作弊,同时缺乏全套实物作对比时也难以判断准确。

  用于抽盲盒的电子秤和X光机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还有消费者尝试使用X光机进行透视扫描,从机场安检设备到宠物医院X光机都曾被用于实验。确实,在包装薄、差异明显的情况下有可能识别隐藏款。然而,该方法不仅成本高、技术门槛高,还需配套图像模型辅助识别,一般人也难以完成。

  **让AI帮我挑盲盒靠谱吗?**近期,网络上还流行起让AI帮挑盲盒的做法,但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心理安慰,AI并非真正具备预测能力的可靠工具。目前常用的AI模型,无法访问实际商品的重量等物理信息,也不能读取生产厂家的配置数据,因此并不具备判断某个盲盒中具体内容的能力。所谓让AI帮挑的行为,实际结果仍完全依赖运气。

  总结

  盲盒的真正魔力,远不止于拆出的物品本身,而在于每一次开启时那份未知带来的心跳加速。正是这种集概率激励、心理偏差、社交反馈与即时满足于一体的设计,让人在“再来一次”的诱惑中不断追加投入,形成难以打破的消费循环。

  理性来看,无论是借助电子秤、X光机还是AI模型,所谓的“科学抽盲盒”本质上都无法准确预测、判断;从情感层面看,盲盒消费的意义也许早已超出了获得物品本身,而是成为对抗压力的一个微小出口。面对不确定的结果,我们虽然无法完全掌控抽中什么,但始终可以决定在哪一刻冷静、止步。

  参考文献:

  [1]Brown, R. I. F.Arousal and sensation-seeking components in the general explanation of gambling and gambling addi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Addictions 21.9-10 (1986): 1001-1016.

  [2]Laskowski, Catherine S., et al.Can slot-machine reward schedules induce gambling addiction in rats. 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 35 (2019): 887-914.

  [3]Arkes, Hal R., and Catherine Blumer.The psychology of sunk cos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35.1 (1985): 124-140.

  [4]Arkes, Hal R., and Peter Ayton.The sunk cost and Concorde effects: Are humans less rational than lower animal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5 (1999): 591.

  [5]Novemsky, Nathan, and Daniel Kahneman.The boundaries of loss aver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2.2 (2005): 119-128.

  [6]Bernheim, B. Douglas.A theory of conformit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5 (1994): 841-877.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Denovo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